对于清帝退不退位,袁世凯是不关心的,他关心的是孙文能把临时大总统的宝座让出来给自己,这样一来,大清没了,一切还由自己说了算!他简直不敢相信,于是他捧着电报看了又看,才确定这种好事确实是落到自己头上了。而光逼迫还没有用,袁世凯亲自去劝说,把利害关系讲得清清楚楚,建议隆裕太后与宣统皇帝就按议和的条件退位,这也是最好的办法了,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皇太后与小皇帝不明白,其它人可是看在眼里。 袁世凯说这些条件都是自己争取的,不仅这样,还不用迁出紫禁城,而且每年还会上供四百万两银子,王公贵亲也不废除封号,这是最优越的条件了,自己已经是尽最大的能力挽回了。 而不管袁世凯如何说得好听,奕匡,醇亲王这些人都明白,只要接受了这个条件,大清就已经名存实亡了,这是对不起祖宗,对不起社稷的事,要做千古罪人的,而最后问题还是抛给隆裕太后,隆裕阿不是慈禧,听到这种事哪能不慌,既然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袁世凯火上添油,说如今已经有十八省宣布独立了,而当时全国仅二十二个省,剩下的这四个省实际上是袁世凯的控制之下,但他说起没有饷,没有粮,打不了仗,所以只有一条路,便是宣布共和,否则自己也没有能力力挽狂澜,只好辞官归隐,让太后另选贤能。 而刚刚年满六岁的溥仪其实听懂了,他希望有人拼死一战,能够保住大清,接下来他引用先生教他的话来回应!而本来大清王朝指望良弼去退敌,可没想到同盟会的人突然派人刺杀了他,而且是自杀式的刺杀。 而幕后推手既是袁世凯的儿子,他故意放出良弼的去处,派人去送信,这等于是借刀杀人。于是很快袁世凯就带着中山先生的电文再次施压了,说如果不再不退位,就会带兵北上了。而满屋子的王公大臣陪着皇太后一同哭泣,哭大清要亡了,而这一幕,在大清的历史上也绝无仅有。此时最过冷静的莫过于摄政王载沣了,他作为溥仪的父亲,作为大清的摄政王,他不能乱。这时突然传来徐世昌求见!
1962年,56岁的溥仪娶了38岁的女护士李淑贤。新婚之夜,溥仪开着1
【3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