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33年,李世民下棋败给唐俭,输不起的他想要杀人泄愤,让尉迟恭为自己作假证。次日,李世民召官员商议惩处唐俭,“证人”尉迟恭说:“陛下,此事我不知道。” 棋至中盘,皇帝误算一着,唐俭的棋子噼啪落下,直取要害。 李世民手指悬在半空想悔棋,却被唐俭拦住:“陛下,落子无悔乃弈家规矩。” 更让皇帝青筋暴起的是那句借棋讽谏:“愿陛下明日照此局之理,任贤勿疑!”——这分明在敲打皇帝近年猜忌功臣的作风。 李世民拂袖而去时撂下的话带着冰碴:“莒公今日胜得痛快,恐明日未必!” 杀机在当夜滋长。烛影摇红的寝宫里,李世民盯着心腹大将尉迟恭:“唐俭轻朕,卿明日作证他诽谤君上。” 选择尉迟恭是帝王心术的狠棋:此人既是玄武门手刃李元吉的利刃,又是唐俭的救命恩人。十九年前,两人同囚敌营时,唐俭曾分他半块馕饼活命。 此刻若尉迟恭顺从,既能除刺头又能试出忠犬;若抗命,正好试探将领结党的风险。尉迟恭跪地沉默到三更,最终挤出五个字:“臣不敢奉命。”李世民冷笑摆手:“退而思之。” 次日太极殿早朝,李世民突然发难。他当众质问唐俭是否诋毁君上,随即点名尉迟恭作证。 满朝文武屏息间,却见这位铁塔般的将军三次叩首高呼:“这事儿我不知道啊!”玉板被李世民狠狠砸向地面,碎玉溅过唐俭的紫袍。 这声脆响震醒群臣:天子盛怒之下,凌烟阁功臣也不过是待宰羔羊。唐俭看着脚边寒光凛冽的碎玉,终于明白昨夜狱吏为何悄悄给他送了践行酒。 三日后的庆功宴上,李世民举杯的手稳如泰山。他当众宣称尉迟恭有“三利三益”:免朕枉杀、全唐俭性命、树忠直之名。 千匹绢帛赏赐的背后,藏着帝王的后怕——若尉迟恭当时点头,关陇集团必生异心,秦王府旧臣人人自危。 唐俭知道的秘辛太多了:十二年前独孤怀恩谋反案中他救过李渊性命;玄武门事变前他替李世民传递密信。宴后皇帝对房玄龄吐真言:“朕昨日之怒,几近桀纣!”这声忏悔被史官郑重记下。 被贬潭州的唐俭,半年后突然接到调令督建洛阳宫。李世民亲谕:“汝素性刚正,洛阳交尔朕放心。”表面重用实为调虎离山。 当唐俭在洛阳拆毁前隋奢靡楼阁时,摸着李世民亲题的“克己”石匾恍然大悟——匾下小字刻着的正是那局棋的残谱。皇帝将败局永铸宫墙,从此君王执子慎落,臣子进谏知止。 这场风波改写了三人命运。尉迟恭获赐玉带后急流勇退,五年后闭门炼丹拒见宾客; 唐俭晚年纵酒佯狂,七十八岁寿终时只求“归葬昭陵”;而李世民在凌烟阁画像序位埋下伏笔:救驾功臣屈突通列十二位,救过君命的唐俭反居二十二。 序位不彰其功,实为警醒群臣:刚直需以谦卑为鞘。 棋局风波过去十年后,洛阳宫柳已成荫。 退休的唐俭散步至“克己”匾下,忽见内侍拓印碑文。问及才知是新科进士的必读课——皇帝要他们把君臣对弈的残局当策论题。 风吹柳叶沙沙响,像是那日碎玉的余音。唐俭眯眼笑了,原来最狠的棋手早把输赢刻进了青史。 信息来源 《旧唐书》太宗本纪、尉迟敬德传 《新唐书》唐俭列传 《资治通鉴》贞观七年事 《唐语林》卷三轶事
世界上没有比打仗更艰难的事,你以为李世民会打仗够勇猛,他一出马,洛阳就打下来了,
【7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