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说:样板戏十年磨一戏,很精致,但那不叫艺术。当时主题先行,在思潮影响下出了

超越自我展风采 2025-08-30 21:02:27

汪曾祺说:样板戏十年磨一戏,很精致,但那不叫艺术。当时主题先行,在思潮影响下出了一批高大全人物,本质并不是真善美,但有些唱段可能会流行。王蒙、邓友梅说不能听样板戏,汪曾祺很同情,觉得是这么回事,对他们能理解。 比如,在“我必须察言观色把他防”这一唱段中,乐器的编配和运用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这一唱段是由阿庆嫂与胡传魁、刁德一三人的方式演唱的,他们通过演唱来展现各自内心的独白和想法。在舞台上的处理上,三人背对着观众演唱,形成了独特的视觉效果。 样板戏巧妙地利用普通话口语和书面语的优势,成功化解了戏曲中韵文与念白散体之间由来已久的矛盾。在韵散结合上,力求做到相得益彰,曲白相生,使得曲词与念白的衔接如同行云流水,自然流畅,毫无突兀之感。在《海港》第一场《追查事故》中,韩小强准备去看电影时唱道:“下班好似马脱缰,海鸥展翅要飞翔。电影票勾起我航海理想,我要去‘乘风破浪’远涉重洋!” 这些语句质朴平实,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却精准地描绘出韩小强下班后的兴奋与对航海的憧憬,完全符合现代人日常说话的语气和思维逻辑,让观众一听就懂,极易产生共鸣。 又如《磐石湾》第一场《螺号鸣》中,陆长海劝诫巧莲时唱的 “切莫让小天地罩住目光,要看到大海上浪恶风狂。艳阳天还须防寒流骤降,百花园也有那蛇蝎暗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传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和警惕意识,在日常话语中蕴含着对生活的洞察。 在句式运用上,京剧样板戏同样展现出独特的创新精神。京剧传统上多以板腔体为主,句子常见的是七字句、十字句,并且只要字数超过三个字,就能自然地划分出音步,形成二二一、二二三、三四、三三四等句式,节奏明快,富有韵律。然而,京剧样板戏并不满足于传统的束缚,在唱词内容上,虽仍以七字句、十字句为主干,但为了更灵活、准确地表达内容,它大胆地将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灵活穿插其中。在《海港》里 “散包麦、请调信,令人深省,我胸中一阵阵江潮起伏”,“散包麦”“请调信” 这样的三字句简洁有力,迅速点明关键事物,随后接以长句抒发情感,长短结合,使唱词节奏有起有伏;《杜鹃山》中 “风里来,雨里走,终年劳累何所有”,三字句的连续使用,生动地描绘出人物在艰苦环境中的奔波劳碌,增强了唱词的画面感和表现力 。 板式,作为戏曲唱腔的关键构成,犹如建筑的框架,支撑起整个音乐结构 。我国戏曲唱腔主要分为曲牌体和板腔体两类,曲牌体如同用不同形状的积木拼接,由多个风格各异的曲牌串联而成;板腔体则似可自由组合的模块,通过板式的变化来构建丰富的音乐世界。京剧唱腔正是属于板腔体形式,这赋予了它强大的灵活性和广阔的变化空间,就像一位技艺高超的舞者,能够在舞台上自由变换舞姿,演绎出多样的精彩 。只要创作者心中有独特的设想,并熟练掌握唱腔发展的规律,就能在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对唱腔进行别具一格的处理。 这一特性为样板戏中唱腔板式的创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样板戏的创作者们深知,要让剧情扣人心弦,让人物形象跃然舞台,就必须对板式进行大胆革新 。在《奇袭白虎团》中,第一场崔大娘和朝鲜群众唱段《安平山上彩虹现》出现的 [西皮一板二眼] 便是一次成功的创新实践。它巧妙地在西皮生腔的基础上,融入了朝鲜民歌那富有异域风情的音乐元素,再结合常用的 3/4 拍节奏,使整个唱段仿佛披上了一件绚丽的民族外衣,散发出浓郁的朝鲜民族色彩,让观众宛如置身于朝鲜的山水之间,感受到了异国的风土人情 。 而在第五场中,王团长的唱段《不让美李匪帮一人逃窜》采用的 [二黄流水] 创新板式,则是另一种精彩的尝试。这种板式巧妙地融合了二黄声腔沉稳大方的特点和 [西皮流水] 明快的节奏,成功地塑造了一位英勇沉着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指挥员的形象,让人仿佛看到王团长在战场上指挥若定、果敢坚毅的身影 。

0 阅读:2
超越自我展风采

超越自我展风采

超越自我展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