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11月授衔时,曾有人提议,说傅作义将军应授大将军衔。同时有人认为,如果

运赛过去 2025-08-31 23:25:20

1955年11月授衔时,曾有人提议,说傅作义将军应授大将军衔。同时有人认为,如果傅作义授大将,那么同为军人出身且地位更高的原国民党高级将领程潜、龙云、卫立煌等人又该授什么衔? 1955年人民解放军军衔评定,是新中国第一次实行军衔制,目的是建设现代化正规化军队。那时候,中央军委发布指示,以军队级别为主要依据,参照功勋和资历定衔。授衔范围包括元帅、大将、上将等,总共授了10元帅、10大将、55上将等。评定时,对起义将领的处理成了焦点。 有人提出给傅作义授大将衔,因为他和平解放北平的贡献大,带了大量部队起义,避免了大战。但马上有人指出,这会带来连锁问题。程潜在湖南起义,推动长沙和平解放,原资历比傅作义高,要是傅作义是大将,程潜至少也得大将,甚至更高。 龙云掌控云南多年,抗日功绩明显,原一级上将,也得相应高衔。卫立煌指挥过重大战役,任东北要职,原二级上将,地位不低。张治中参与和平谈判,原一级上将,也该考虑。这些人如果都授高衔,会影响整体平衡,因为他们已调离军队,转政务岗位。 讨论下来,决定对傅作义、程潜、龙云、卫立煌、张治中不授衔。这么做是为了避免衔级冲突,保持军衔体系稳定。他们转政务后,不再参与军队指挥,就不纳入授衔。相比之下,陈明仁、陶峙岳、董其武三人继续军中任职,起义时是兵团司令,贡献突出,原中将级别,授上将衔合适,既肯定功劳,又匹配资历。1955年9月27日,授衔典礼在中南海举行,周恩来总理授衔,这三人成了57位上将中的三位起义将领。 这个决定体现了整体考虑。授衔不是简单论功行赏,还得看军队结构和岗位。那些不授衔的起义将领,转入人大、政协、国防委员会等岗位,继续发挥作用。比如傅作义管水利,程潜管人大事务。他们的起义对解放战争有实效,但授衔时优先军队现职人员。

0 阅读:106

猜你喜欢

运赛过去

运赛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