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号,美国方面已经确定,美国驻华新任大使不会出席9月3号的阅兵相关活动。而有趣的是,就在大半个月前,美国驻日本的大使却出席了原子弹爆炸的纪念活动。这反映出了什么样的历史与现实的认知分裂呢? 信源:吴学兰 近来美国在东亚演了出 “双标” 戏,看似费解,细想满是算计。 事情是这样的,8月30日,美方正式确认,驻华大使不会参加9月3日中国举办的二战胜利阅兵。 三周前,该国派驻日本的大使出席了日方原子弹爆炸纪念活动。 这可不是什么健忘或者精神分裂,这分明是一场精心布局的记忆操纵。 历史在这儿成了一个可以随手拨弄的砝码,完全为今天的地缘政治服务。 美国选择在中国这边“隐身”,等于亲手给一段血火铸就的盟友情谊蒙上了灰尘。 别忘了,当年反法西斯战争,中美可是实打实的盟友。 中国从九一八事变算起,苦苦支撑了十四年。 此战场绝非配角,常年牵制日方六成以上陆军主力,峰值超八成。 这给太平洋战场上的美军减轻了多大的压力,争取了多少宝贵的反攻时间? 当年的合作是具体的,是能摸得着的。“飞虎队”在中国上空击落了上百架日机,驼峰航线和滇缅公路上,也有美国士兵献出了生命。 这段共同的牺牲,换来的却是今天对其胜利纪念的漠视,这让人心里很不是滋味。 这种刻意的冷处理,跟美国国内历史教育里对中国战场贡献的轻描淡写,甚至其使馆在社交媒体上把中国称为“敌对国家”的言论,简直是一脉相承。 目的很明显:为今天的竞争关系,扫清历史上曾经合作的“障碍”。 另一边,对日本,美国则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热情。大使亲自出席原子弹纪念活动,这不仅仅是外交礼节,更是一种叙事的背书。 它巧妙地放大了日本作为“战争受害者”的形象,让人们的目光从它作为战争发起者的滔天罪行上移开,转而同情它在战争末期遭受的创伤。 这也不是偶然。 长久以来,美国对日本修改教科书、政客参拜靖国神社这类篡改历史的小动作,基本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为什么?就是为了把日本牢牢绑在自己身边,让它心甘情愿地充当遏制中国的棋子。 你看,一边是淡化与中国的盟友史,一边是强化与日本的和解史,看似矛盾,其实指向的是同一个目标:稳固美国在印太地区的主导地位。 缺席北京,是给日本这些盟友看的“定心丸”;现身广岛,则是对这个联盟体系的追加投资。 这种做法,短期内或许能迎合其国内“对华强硬”的政治需要,搅动一下亚太局势。 但放长远观之,此举实则是在铤而走险。 当历史的严肃性被地缘政治利益随意践踏,当共同的牺牲被当成可以丢弃的筹码,最终被侵蚀的,是国际关系赖以存在的信任根基。 把历史当工具,小心最后砸了自己的脚。
美国100%是中国的对手? 中国九三阅兵,日本选择捣乱,美国配合日本给中国添
【5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