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钱学森回家吃饭,夹起一筷子菜,突然惊呼:“别吃,拿去化验!”,谁知,化验结果出来后,全家惊呆了,竟然有剧毒。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64年的一天,刚结束工作回到住处的钱学森,与家人一起用餐时,忽然察觉桌上的菜肴散发着一股不寻常的气味。 这位常年埋首科研的科学家,立刻警惕起来,当即判断食物可能存在问题,并高声唤来警卫要求即刻送检。 后续化验结果证实,菜品中确实被掺入了致命性毒物,若非发现及时,后果不堪设想。 彼时钱学森刚归国不满十年,却已肩负起中国导弹和航天事业开拓重任。 他为人谦和,并无私怨,究竟是谁企图暗害他? 调查人员从日常接触人员入手,逐步排查,最终线索指向一位在钱家工作多年的厨师。 在进一步问询中,厨师坦白:自己受到两名陌生男子的威胁,对方以家人安全相挟,逼迫他投毒。 尽管内心极度挣扎,但为保护亲人,他不得不尝试下手。 这并不是钱学森第一次面临危险。 早在回国途中,他和家人就已处于高度警觉状态。 他们乘船途经多个港口,却从未轻易下船活动,钱学森深知自己身负重任,背后更关系到国家未来科研事业的布局和安全。 钱学森得以归国,本身即是一段艰难历程。 他自1935年赴美求学,成为世界一流的火箭专家,却始终心系故土。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他即打算回国效力,但受到美方重重阻挠。 美国海军部副部长甚至公开表示:“一个钱学森抵得上五个师,宁可枪毙也不能放回中国。” 随后,钱学森遭到非法拘禁和长达五年的软禁,身心备受煎熬,一度体重暴跌、失去语言能力。 直至1955年,钱学森巧妙借道一封写在香烟纸上的求助信,辗转寄至国内,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此事,并以提前释放11名美军战俘为条件换他归国。 1955年9月,钱学森终于踏上祖国的土地,第二天就带着家人来到天安门,动情致意。 回国后,钱学森迅即投入国防科研工作。 1956年2月,他提交了《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为中国导弹和航天事业描绘出初步蓝图。 同年10月,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出任首任院长。 即使后来苏联撤走专家、国内遭遇困难,他仍带领团队自力更生,于1960年成功发射中国第一枚自制导弹。 但也正因钱学森的地位如此关键,他成了某些势力的眼中钉。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台湾当局频繁策划破坏行动,试图阻挠大陆尖端科技发展,其中就有暗杀钱学森的计划。 投毒事件发生后,中央政府高度重视。 周恩来总理亲自指示加强安保措施,不仅为钱学森调配专职警卫秘书,还特设一名食品化验员,对钱家所有入口食物进行每日化验留样,确保安全。 钱学森的住所也被迁至更为安全的单位大院,外人来访必须经过严格审查。 这些防护措施起到了效果。 1964年9月,一名台湾派遣特务陈炳宏潜入大陆,意图刺探情报并执行暗杀计划,最终被公安机关抓获并依法判处死刑。 在严密的保护和支持下,钱学森得以继续潜心科研。 他带领团队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两弹结合”试验震惊世界,1970年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升空。 这些成就大幅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防实力。 钱学森的一生,是近代中国科学家科技报国的典型代表。 他亲历了从海外学成到毅然归国、从受困敌阻到领导重大工程的整个过程。 而他遭遇投毒威胁的经历,也折射出那个时代背景下,科研工作者所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所幸有钱学森本人的警觉和国家强有力的保护措施,才使得这批开拓者得以守护民族的重托,并为国家奠定安全与发展的基石。 对此您怎么看呢? 主要信源:(清华大学校史馆——《赤子归来——中美解密档案揭秘钱学森归国坎坷》)
1988年纪登奎去世前,说了一句话:“我不行了,我要死了。”那天他刚吃过晚饭,在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