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中统特务头子徐恩曾被撤职后,想起屯了三十万斤黄豆,想卖掉换钱却发现价格大跌,妻子说:“干脆把黄豆磨成豆腐再卖,如何?” 年初,徐恩曾被蒋介石一执手令,免去了本兼职务,这个执掌中统(从调查科算起)十五年之久的特务头子,在一夜之间沦为无权无势的 “闲人”,这样的落差让他陷入崩溃。 就在徐恩曾沉浸在失意与绝望中无法自拔时,妻子费侠的一句话提醒了他:“粮行那边传来消息,最近黄豆价格暴跌。” 徐恩曾猛然想起,大半年前自己顺手囤积了三十万斤黄豆,准备等着价格上涨后出售。那时的徐恩曾,还兼任着“交通部次长”,根本没把这笔 “小生意” 放在心上,并未多加过问。 可如今,这笔被遗忘的存货,在徐恩曾看来,俨然是一笔“大生意”。 徐恩曾算了一下,若按现在的价格出售这批黄豆,会亏损不少,可不卖的话,黄豆放的时间过长,那就更难卖掉了。 费侠想了想说;“我倒有个主意,咱们不如把这些黄豆磨成豆腐再卖。” 徐恩曾听完费侠的建议后,马上行动起来,买来了磨豆腐的工具,雇了人手。可豆腐磨好后,销路怎么办呢? 徐恩曾联系上了几位以前的中统下属让他们帮忙。这几个大特务看着曾经高高在上的 “徐局长” 为这点事相求,很痛快的答应了。三十斤黄豆磨的豆腐数量不小,但对这几个大特务而言,卖出去也就是一句话的事,很快,一些商人前来收购,将豆腐一扫而空。 卖完豆腐后的徐恩曾,嗅到了商机,认为自己可以利用多年积累的人脉,去搞更大的生意。 于是,徐恩曾去找了“CC系”的头子陈立夫求助,两人是表兄弟关系,交情匪浅,陈立夫写了一封推荐信,让徐恩曾拿着去银行贷款。陈立夫出面,银行哪敢不答应,徐恩曾很顺利的贷了一大笔钱。 有了资金后,徐恩曾创办了一个 “农垦机械公司”。可实际上,徐恩曾根本没有真心搞实业的打算。他所谓的 “农垦机械”,其实是套取资金的手段。 不久后,徐恩曾又将目光投向了打捞业务。 当时有消息称,长江江底沉睡着许多抗战时期被日机炸毁的商船,船上装载着大量珍贵物资,如果能成功打捞上来,必定能大赚一笔。 徐恩曾心动了,不惜花费重金从英国进口了一套先进的打捞设备,满心期待着能借此发一笔横财。 可当设备运到长江边,投入水中使用时,徐恩曾才发现自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长江江水浑浊,泥沙含量极高,进口设备根本无法适应这样的环境,刚下水就频繁出现故障,成了一堆无用的废铁。 三个月过去了,徐恩曾的打捞队只捞出了几箱早已发霉变质的货物,与他预期的 “巨额财富” 相去甚远。 面对惨重的损失,徐恩曾气得暴跳如雷,一脚踢翻了身边的测量仪器,破口大骂:“肯定是戴笠那个家伙在背后搞鬼。” 这倒是冤枉戴笠了,如今徐恩曾已经失势,戴笠犯得着为这点事去为为难他吗?这完全是徐恩曾自己的责任,他既没有考察长江的水文环境,也没有了解打捞行业的技术要求,仅凭一时冲动就盲目投资,失败本就是必然结果。 后来,徐恩曾想起了自己曾经担任过交通部次长的经历,航运领域或许才是他的 “主战场”。 徐恩曾凭借着过去在交通部积累的人脉,以优惠价买来了五艘陈旧货轮,成立了运公司。 为了确保运输业务顺利开展,他又通过中统老部下的运作,打通了沿江各港口的 “特殊通道”,他的船队在进出港口时,无需接受严格的货物检查。 有了这条 “绿色通道”,徐恩曾的船队不仅运输普通货物,还偷偷夹带违禁物品,通过走私谋取暴利。 短短两年时间,他的航运生意就做得风生水起,成为了长江航运领域的一匹 “黑马”。 当年老蒋的 “永不录用”,让徐恩曾彻底退出军政界,可他凭借着在官场练就的圆滑手腕和人脉,在商界开辟出了一片新的天地。从 最初因黄豆贬值陷入困境,到靠豆腐生意起死回生,再到进军机械、打捞、航运等多个领域,徐恩曾这个特务头子的人生轨迹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 1949年春,眼见国民党大势已去,徐恩曾变卖在大陆的不动产,带着妻子费侠逃去了台湾。
1945年,中统特务头子徐恩曾被撤职后,想起屯了三十万斤黄豆,想卖掉换钱却发现价
国际大碗说
2025-09-04 13:20:1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