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管理:别让安全员困在“无用”与“全责”的误区里 在企业安全领域,两种极端认知一直存在:有人觉得安全员是“多余角色”,认为只要员工管好自己,有无安全部门都一样;也有人把安全员捧成“全能责任人”,事故一出就断定是安全员的错。这两种看法,都是对安全管理体系的误解,也让许多安全员处境尴尬。真实案例早已证明,安全员既不是“可有可无的摆设”,也不该是“事故后的背锅侠”。 先看“安全员无用论”的危害。2023年浙江某家具厂,为节省成本撤销安全部门,让车间组长兼职管安全。不到3个月,一名工人操作电锯时,因未正确使用防护挡板,手指被锯伤造成九级工伤。事后调查发现,工厂虽有安全规程,但没人定期检查设备防护装置,也没组织过实操培训——原本安全员该做的统筹监督工作没了,“全员负责”最终变成“全员无责”。 2022年福建某服装厂也踩过类似坑。工厂认为“员工自己注意就行”,安全员只负责填报表。一次仓库整理时,员工违规堆叠布料遮挡消防通道,安全员发现后提醒却没人跟进整改。后来电路短路引发小火,因通道堵塞延误灭火,造成10余万元损失。这说明“全员落实”离不开安全员的专业推动,否则安全职责就是空口号。 再看“安全员全责论”的不合理。2021年河北某建材厂发生粉尘爆炸,2人受伤,企业直接解雇安全员说是“巡检不到位”。但应急管理部门调查报告显示,事故主因是企业未按规定安装粉尘收集设备,还强令员工超时作业。安全员此前3次提交整改建议,都被管理层以“影响生产”驳回——这里安全员成了企业违规的“替罪羊”,真正该担责的管理层却想逃避。 2020年湖南某建筑工地,安全员发现塔吊钢丝绳磨损超标,要求停工更换,项目经理却为赶工期强行施工,最终导致吊物坠落砸坏设备。事故后企业把责任推给安全员“没拦住”,可安全员根本没有停工决策权。安全管理是体系工程,让没决策权的人承担决策失误的责任,显然不合逻辑。 《安全生产法》明确,安全员职责是组织培训、排查隐患、督促整改等,是“推动者”而非“万能管理者”。真正安全的企业,都懂“管理层负责、安全员推动、全员参与”的道理。比如某家电企业,安全员负责制定培训计划,车间主任落实执行,员工做好自我防护,近五年没发生过重伤事故。 企业安全从没有“非黑即白”的答案。别轻视安全员的统筹作用,也别让他们独自扛下所有责任。只有明确各方职责,构建完整的安全体系,才能守住安全底线——毕竟安全从不是某个人的事,而是所有人的共同责任。生产单位安全员 公司安全员 企业安全负责人 危化企业安全员 制造业安全员 车间安全员 生产安全负责人
企业安全管理:别让安全员困在“无用”与“全责”的误区里 在企业安全领域,两种
雪巧的职场
2025-09-05 07:21:3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