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阅兵之后,孙立人将军后人提出请求,希望能尽快把孙立人将军的棺木,运回家乡安葬。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看完阅兵仪式后,孙立人将军的后人孙天平站在天安门观礼台上,望着整齐划一的受阅部队,眼眶不禁湿润。 他想起父亲生前最大的心愿——落叶归根,安葬在祖国大陆。 当最后一个受阅方队走过长安街,孙天平深吸一口气,向有关部门郑重提出请求:希望能尽快将孙立人将军的棺木运回家乡安葬。 孙立人将军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 1900年寒冬,他出生在安徽庐江一个书香门第。 宅院里的梅花正开得灿烂,仿佛预示着这个孩子不凡的人生。 从小聪颖好学的他,5岁就能背诵古诗,10岁通读四书五经。 1914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学校,在那里展现出多方面的才华。 在清华读书期间,孙立人不仅是学霸,还是篮球场上的明星球员。 他身高1米85,在球场上奔跑如风,投篮精准。 1921年,他代表中国参加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远东运动会。 决赛那天,他带领球队以32:28击败日本队,为中国夺得历史上第一个国际篮球比赛冠军。 观众席上的欢呼声至今还让老上海人记忆犹新。 从清华毕业后,孙立人公费赴美留学。 他先是在普渡大学攻读土木工程,成绩优异。 但看到祖国积贫积弱的现状,他毅然转入弗吉尼亚军校学习军事。 在校期间,他每天清晨五点起床训练,晚上刻苦研读军事理论,最终以优异成绩毕业。 1928年,孙立人学成归国。 当时正值国家危难之际,他毅然投身军旅,从基层军官做起,逐渐成长为国民党军队中的重要将领。 他带兵严格,但又爱兵如子,经常与士兵同吃同住,深受部下爱戴。 抗日战争期间,孙立人屡建奇功。 最著名的是1942年4月的仁安羌战役。当时他率领不到一千人的部队,迎战数倍于己的日军。 激战两天一夜后,成功解救被围英军7000余人。 这场战役让他赢得了"东方隆美尔"的美誉。 战后,英国女王特意授予他帝国勋章,表彰他的英勇行为。 一位被救的英军士兵后来回忆说: "孙将军就像天神下凡,带领中国军人创造了奇迹。" 然而这位战功赫赫的将军,在随蒋介石败退台湾后却遭遇不幸。 1955年,蒋介石听信谗言,以"兵变"罪名将孙立人软禁。 这一关就是33年,从一个叱咤风云的将军变成只能莳花弄草的平民。 期间,孙立人一家生活困顿,最艰难时不得不靠种玫瑰花维持生计。 令人感动的是,台湾民众知道后,特意来买他的"将军玫瑰",一位老农说: "虽然不能明着帮助将军,但买束花表达心意还是可以的。" 直到1988年,孙立人才获得平反,重获自由。 1990年,大陆作家周良沛拜访孙立人时,90岁的老将军惊讶地发现大陆人民仍然记得他的抗日功绩,不禁老泪纵横。 他颤抖着说: "没想到,真没想到,大陆同胞还记得我……" 他临终前反复念叨: "我对得起我的国家……" 这句话道尽了他一生的坚守与奉献。 1990年11月19日,孙立人在台湾逝世。 根据他的遗愿,棺木暂时安放在台中东山墓园,未下葬,等待日后归葬大陆。 他的后人一直为实现将军的遗愿而努力。 2015年和2023年,孙天平两次受邀到北京参加抗战胜利纪念活动。 每次站在观礼台上,看着现代化的人民军队,他都更加坚定完成父亲遗愿的决心。 如今,在庄严的阅兵式后,孙天平正式提出让父亲魂归故里的请求。 他说: "父亲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回到生他养他的土地。现在国家强盛了,是时候完成他的心愿了。" 这个请求不仅是一个儿子的孝心,更代表着两岸同胞共同的历史记忆和血脉深情。 主要信源:(澎湃新闻——言短意长|抗战名将孙立人后人,今天第二次观礼)
是时候提上日程了!阅兵观礼过后,孙立人将军的后人真诚地提出要求,希望可以把孙立
【3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