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0月24日下午,日本海军战船在武汉金口与城陵矶之间的长江航道上与中国海军中山舰相遇,随即日本海军主动向中山舰发起了强烈攻击,但日本海军有空军轰炸机配合,很快中山舰覆没在即,最后关头舰长萨师俊拒绝属下提出的撤退请求,坚持与中山舰共存亡,最终中山舰沉没,萨师俊壮烈殉国,年仅43岁,萨师俊也是抗日战争中中国海军牺牲军衔最高的将领。 1895年萨师俊出生于福建闽侯的海军世家,其叔祖父为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海军名将萨镇冰,萨师俊自幼在萨镇冰的影响和教育下,立志投身海军,要让中国海军强盛起来,名扬世界。 萨师俊后来曾多次对部下说过:“强国莫急于海防,忠勇莫大于卫国,我兄弟宜习海军,亦我民族武德之传统也。” 少年时期萨师俊就考入烟台海军学校,1913年毕业后被分配到舰艇上实习,后来陆续晋升为三副、副舰长、舰长等职务。 1935年,萨师俊被任命为中山舰中校舰长,中山舰原名永丰舰,是中日甲午战争后,晚清政府为了重振海军,特派萨镇冰赴日本考察定造的产物。 1922年时,孙中山先生发动第二次护法战争,但遭到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反叛围攻总统府,孙中山被迫离开总统府跑到永丰舰上避难,在孙中山去世后,为了纪念孙中山,民国政府特意将永丰舰改名为中山舰。 抗日战争爆发时,中国海军十分薄弱,战舰总吨位不及日本海军的二十分之一,就海军力量来说中日双方对比十分悬殊。但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中国海军依旧对日本海军无畏亮剑。 在1937年的江阴海战中,中国海军的大部分舰艇都被日本海军击沉,剩下的海军舰艇被迫延长江撤往武汉,在武汉长江航道上继续抵御日寇侵略。 从1938年10月份开始,萨师俊带领中山舰就多次完成护送政府政要、转送军民物资等任务。10月24日这天,日本海军大举出动,在金口长江航道上搜寻中国海军战舰,发现中国海军战舰后就予以击沉。 这天下午,中山舰就与日本海军相遇,随即日本海军在空军配合下对中山舰发起猛烈攻击,由于双方战斗力悬殊,很快中山舰就处于劣势之下。 日军轰炸机先后数枚炮弹击中中山舰,很快中山舰多处被日军战机击中,萨师俊本人也被日军炮弹击中炸断了右腿,左腿也遭到重创。 在这种情况下,萨师俊的下属想要掩护他撤离中山舰,遭到萨师俊拒绝,萨师俊坚持要与中山舰共存亡。 直到最后中山舰即将沉没,萨师俊已经重伤昏迷,副舰长吕叔奋当即下令放下救生艇,掩护萨师俊和中山舰的伤员撤离。 但日军轰炸机随即针对救生艇进行扫射,很快包括萨师俊在内的的中山舰16名官兵壮烈牺牲,中山舰最后沉没,只有副舰长吕叔奋、通讯员张嵩岭等极少数人幸存。 萨师俊牺牲后,国民政府追授其海军上校军衔,由于当时中国海军薄弱,很少有海军能一线直接与日军作战,因此萨师俊也成了抗日战争时中国海军牺牲军衔最高的将领。 2014年,萨师俊被列入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抗日英雄是民族的脊梁,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1938年10月24日下午,日本海军战船在武汉金口与城陵矶之间的长江航道上与中国
不念过往事
2025-09-05 14:42:22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