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一游击队长妻女被日寇抓走,他索性绑了敌人的妻子准备换人,游击队长觉得

玉尘飞啊 2025-09-05 16:33:14

1938年,一游击队长妻女被日寇抓走,他索性绑了敌人的妻子准备换人,游击队长觉得罪不及家属,就好生招待敌人妻子,不料,交换时发现自己的女儿被日寇活生生刺死,他顿时暴怒,发誓血债血偿!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38年春节刚过,河北定县城里贴满了日军的悬赏告示,300万元买一个人头。这个让日军恨得咬牙切齿的人,就是游击队长甄凤山。 七七事变爆发时,甄凤山还是个普通农民。国民党29军一枪没放就撤了,日军轻轻松松进了定县。看着家乡沦陷,甄凤山坐不住了,拉上村里二十多个青壮年,成立了支自卫队。 武器从哪来?甄凤山带着兄弟们在城北树林里挖了三天三夜,终于找到29军撤退时埋下的30支步枪。有了枪,周围不愿当亡国奴的青年纷纷来投,队伍慢慢壮大起来。 后来甄凤山去了晋察冀军区三分区,当上第一游击队第五大队的大队长。可刚上任时,手下还是那二十多号人,武器只有两支手枪。 “没枪不怕,日本鬼子手里有的是。”甄凤山对战士们说,“咱们来比赛,看谁先从鬼子那儿夺枪。” 说完他就骑着辆破自行车,直奔定县西门。到了城门洞,他瞅准一个背着三八枪的日本哨兵,故意把车链子弄掉,蹲在地上假装修车。 哨兵走过来盘问,甄凤山一边陪笑一边观察四周。确认没有其他敌人后,他突然掏出手枪顶住哨兵:“枪拿来!” 哨兵吓得脸色煞白,颤抖着递过步枪。甄凤山又逼他交出子弹,然后大摇大摆骑车出城。等日军集合追赶时,他早回到了游击区。 这种胆大心细的作战风格,让甄凤山的队伍越打越强。日军在他手里吃了太多亏,软硬兼施想收买他。 伪县长高砚然派人传话:“只要跟皇军合作,什么条件都能谈。” 甄凤山假意答应:“可以啊,先给我500支步枪、10万发子弹,再加10万日币,用汽车送出城。” 日军听了气得大骂:“八嘎!你们办事的不会!” 收买不成,日军又派了个二十多岁的女特务混入游击队。这女人长得漂亮,说是来参军抗日。可没过几天,甄凤山就发现她总是打听部队的机密情报,立即将她赶走。 美人计失败后,日军又收买了游击队战士杜长春。这个叛徒天天在队里搬弄是非,还找机会下毒。 一天晚上甄凤山开会回来,杜长春殷勤地端来一碗面条。正好来了客人,甄凤山陪客人说话没顾上吃。司务长见面条凉了,端去喂狗,狗吃了没一会儿就口吐白沫死了。 甄凤山立即展开秘密调查,在杜长春铺盖下搜出一包毒药。人证物证俱在,杜长春被当场枪决。 软的硬的都不行,日军把主意打到了甄凤山的家人身上。他妻子王均是地下党员,早就带着孩子躲到外地。 1938年春节庙会期间,王均偷偷潜回家销毁重要文件。刚把文件塞进灶膛烧完,日军就破门而入,原来有汉奸告密。 日军不仅抓走王均,还带走了她5岁的大女儿、2岁的小女儿二乔,以及甄凤山的大哥甄黎明。 在监狱里,日军对王均用了9种酷刑。烙铁、老虎凳、辣椒水,能想到的刑罚都用上了。王均被折磨得遍体鳞伤,却始终没有透露游击队的任何情报。 日军把她关进一个只有4尺高、2尺半宽的木囚笼,人在里面站不直也躺不下。即便这样,王均依然没有屈服。 她通过狱中内线给甄凤山写信:“凤山同志,你不要惦记我,在城外多打鬼子,给人民报仇。我就算死在监狱里,也是光荣的!” 游击队战士们得知大嫂被抓,义愤填膺。当晚就潜入县城,把伪公安局长的妻子李秀玲抓了出来。 按照当时的规矩,李秀玲应该立即处决。但甄凤山说:“咱们不是土匪,罪不及家人。”他安排人好好招待李秀玲,还让她参加识字班学习。 一年半后,上级决定用李秀玲交换王均。双方约定在东门外换人。 甄凤山亲自送李秀玲上马车,对她说:“你在解放区待了一年多,我们怎么对待你,你心里清楚。能不能换回人,看你的良心了。” 李秀玲连连点头,马车缓缓进城。甄凤山和战士们在城外焦急等待。 五六个小时后,城门终于打开。王均被两个日军押着走出来,她脸色苍白,身上的伤还没痊愈,但腰杆依然挺得笔直。 甄凤山赶紧上前扶住妻子,这时他才知道一个噩耗:2岁的小女儿二乔已经被日军用刺刀活活挑死了。 那一刻,这个铁打的汉子红了眼眶。他攥紧拳头,声音哽咽:“这笔血债,我一定要跟鬼子算清楚!” 从那以后,甄凤山打鬼子更加勇猛。每一次战斗,他都想着惨死的女儿。他知道,只有把侵略者赶出中国,千千万万的孩子才能平安长大。 甄凤山的故事并非个例,抗战期间,无数家庭妻离子散,无数孩子失去父母。正是这些普通人的牺牲和坚持,才换来了最后的胜利。 他们不是生来就是英雄,只是在国难当头时,选择了挺身而出。哪怕付出妻离子散的代价,也要把侵略者赶出家园。 这就是那一代中国人的选择,也是我们这个民族能够延续至今的原因。 信源:一支活跃在冀中平原的抗日游击队——人民网

0 阅读:0

猜你喜欢

玉尘飞啊

玉尘飞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