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国民党那帮“大佬”还在为“主席”这个烂摊子互相甩锅、推三阻四的时候,蒋介石的曾孙蒋万安却用一句“我绝对不可能选”,亲手把这顶“蒋家王朝”的皇冠给扔进了垃圾桶。 国民党党主席改选定在10月18日,党内早已乱成一锅粥,各路“大佬”为了那个位子争得面红耳赤。然而,在一片嘈杂声中,蒋万安却显得出奇的安静,他的与众不同,让所有人都有些意外。 蒋万安明确地告诉所有人:“我目前完全没有考虑要参选党主席。”这话一出,就像一颗石子砸进水里,让那些争得头破血流的大佬们措手不及。他们不明白,这个被寄予厚望的蒋家第四代,怎么会把送到手边的权力拱手让人。 蒋万安的名字,从出生那一刻起,就注定不平凡。作为蒋介石的曾孙、蒋经国的孙子,他身上流淌着那个曾经统治中国二十二年家族的血脉。但这身世,他直到十岁才从父亲蒋孝严口中得知,这个秘密像块大石头,在他心头压了整整二十年。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法学博士时,蒋万安总爱躲在图书馆最不起眼的角落看书,仿佛想以此躲开世人探究的目光。后来,蒋万安成了一名在美国执业的律师。 2003年,当同龄人都在华尔街追逐高薪时,蒋万安却提着一个塞满西装和法律书的行李箱,回到了台湾。他知道,自己正一脚踏进一个巨大的政治旋涡。 蒋万安曾亲眼见过政治的残酷。深夜里,他一边帮父亲蒋孝严整理竞选资料,一边泡着面,看着父亲被媒体围堵后满脸的疲惫,心里像被划开了一道口子。 2016年,蒋万安成了蒋家第四代里第一个踏入政坛的人。当他当选台北市“立法委员”时,有国民党大佬拍着他的肩膀感叹“蒋家后继有人”,他只是礼貌地笑了笑,点点头,然后转身就钻进了研究室去啃那些枯燥的法案,连庆功宴都提前离席。 在蒋万安的办公室里,书架上摆满的是法律专业书籍,找不到一张他曾祖父的照片。他也从不参加所谓的蒋家家族聚会。有人说,他没有守住“蒋家王朝”的遗产,反倒是亲手把它“砸得粉碎”。 蒋万安似乎更在乎那些具体而微小的事情。他会为了台北市被砍掉的补助款,亲自跑去跟行政机构据理力争;他会在深夜里一封封回复选民的邮件;他会带着自己的团队,真的蹲在台北的街头,调研交通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有记者拍到过蒋万安在路边摊吃蚵仔煎,滚烫的油渍溅到白衬衫上,他毫不在意,笑着说:“这才是真实的台北”。在他看来,那个象征着家族荣耀的“皇冠”,远没有眼前这碗热气腾腾的蚵仔煎来得实在。 面对党内派系林立、争权夺利的“酱缸文化”,这位受过现代法学教育、拥有国际视野的年轻人,或许本能地感到不屑。蒋万安想要的,是一个团结、务实、真正有活力的国民党,而不是一个沉溺于内斗的百年老店。他的“不选”,就是对这种腐朽文化最响亮的一记耳光。 当民进党当局搞“去蒋化”,全台湾的“中正路”都面临改名,蒋介石的铜像天天传出要被移除的消息时,那些曾围着蒋家转的政客们集体失声。 反倒是蒋万安,在立法机构里振臂高呼“倒阁”,要求民进党停止用司法搞政治追杀,那声音,震得会场里一些白发苍苍的老党员脸色发白。 蒋万安很清楚自己要什么。作为台北市长,现在正是他做出成绩的关键时刻。如果此时分心去争党主席的虚名,只会影响对台北市民的承诺。 蒋万安选择了一条更难但更扎实的路:用实实在在的政绩,为自己的政治生涯铺路。这种“策略性聚焦”,显露出超越他年龄的政治智慧。 当赖清德当局威胁不让蒋万安举办“双城论坛”时,他从容回应:“没有办不办的问题,只有什么时候办的问题。” 国民党的大佬们还在会议室里为了权力撕扯,蒋万安却早已转身,走向了另一条路。他那句掷地有声的“绝对不可能选”,仿佛还在空荡荡的会议室里回响。他用自己的选择,给这个混乱的政党,注入了一股久违的清流。 信源:是否参选中国国民党主席?蒋万安首次明确表态·海峡网
1938年,桂军189师长俘虏了两名日军。看着日军矮小的身材,师长灵机一动,想到
【1评论】【20点赞】
原乡人
确定不是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