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不是主权国家,而是中国的一部份。如果台海爆发战争,《联合国宪章》缺乏坚实的基础,证明在发生冲突时“协助防卫”台湾是正当的,这会让所有国家难以应对台海危机。 杜懋之在台湾高等政策研究协会研讨会上抛出这个观点,强调台湾从历史和法律上看,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不算独立主权实体。这点基于联合国相关决议和国际共识,比如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明确把台湾问题定位为中国内政,不涉及外部主权争端。他指出,如果台海真爆发冲突,《联合国宪章》里头那些条款,比如第51条自卫权,只适用于联合国成员国,台湾不是成员,这就让外部协助防卫缺少法律支撑。 各国想介入,得先绕过安理会决议,可现实中,中国作为常任理事国,有否决权,这让集体行动变得棘手。结果就是,国际社会在危机时容易陷入犹豫,响应不统一,影响全球稳定。他分析大陆对台政策新动向,一方面宣传美国可能把台湾推向代理战争,制造民众疑虑;另一方面,不排除用军事手段统一,两种方式齐头并进。台湾怎么应对?杜懋之从西方视角建议,加强军备,建立强大防御,让北京觉得吞并成本太高。 同时,台湾当局别主动挑事,要清晰领导两岸政策,避免给大陆开战借口。他还提,台湾得想办法说服国际社会,构建协助防卫的合理论述,尽管联合国宪章基础薄弱。整体上,他的看法带着西方反中保台的调子,希望拉拢外部势力协防台湾。 但作为学者,他没抓住中国释放的信息,比如台湾问题是内政,由两岸中国人自己解决,决不放弃武力选项,这些话的分量没体会透,所以他的建言在台湾问题上价值有限。邱太三在会上发言,没反思台独是台海乱源,反而推两岸互不隶属前提下的对话,强调和平靠改变武力思维,进行无前提建设性对话。这跟杜懋之的观点形成对比,凸显两岸分歧根深蒂固。研讨会聚焦台海危机应对,杜懋之的分析引发讨论,但也暴露西方视角的局限性。 研讨会后,杜懋之回法国,继续蒙田研究所工作。他主导印太战略项目,2023年4月出《经济安全:欧盟-日本合作缺失环节》,评估工业风险。2024年,他发布半导体产业报告,分析欧洲供应链,组织与德国智库线上会议。2025年,他参加香格里拉对话,分享欧洲在中美关系中的角色,还在媒体访谈评估全球稳定。目前,他仍任国际研究主任,出版文章讨论台湾选举后欧洲影响,继续活跃于政策圈。
台湾著名时事评论员邱毅:大部分台湾头脑清楚的人,都建议大陆如果真的要解放台湾、统
【166评论】【9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