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局座张召忠预测失败了!十年前,张召忠在《海峡两岸》的节目中说道,对于激光武

不吃饭的玲玲 2025-09-07 17:23:02

果然,局座张召忠预测失败了!十年前,张召忠在《海峡两岸》的节目中说道,对于激光武器,可以应用在军方的距离还非常的遥远,现在还看不到哪一天能装备,我不能说再有10年或者20年,这个东西就能够装备军队了,没有。 这一判断放到当时,其实不算离谱——美国在高能激光上砸了几十亿,却多次“半途而废”,连舰载版都没搞成,局座以美国为参照,认为咱们也会一样慢,是有道理的。 但谁能想到,短短几年后,咱们直接把激光武器拉到阅兵场亮相了!2025年“九三阅兵”中,舰载激光武器LY-1公开露面,让不少人当场就想起局座当年的话。这装备不是样子货,而是能上舰、能打仗的实装系统,说明咱们已经迈过从实验室到列装的关键门槛。 回头看,局座的判断卡在两点:一是把“美国路径”等同于“唯一路径”,忽略了咱们走的是“小步快跑、体系协同”的渐进路线;二是低估了工程集成与场景化应用的推进速度。 毕竟美国在激光武器研发上一直走的是“高大上”路线,追求大而全的系统,比如他们的ABL机载激光系统,试图用大型飞机搭载化学激光器,实现对弹道导弹的助推段拦截。想法很美好,但实际操作中问题一大堆:化学激光器体积庞大、效率低下,而且需要大量的化学燃料,这在战场上根本不现实。 再比如Nautilus项目,原本计划打造舰载激光武器,但同样因为技术瓶颈和成本过高,最终不得不终止。 而咱们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子,就拿LY-1舰载激光武器来说,它并不是一开始就追求能拦截弹道导弹这样的高难度目标,而是先从解决实际战场上的痛点入手。 比如,针对日益增多的无人机威胁,LY-1可以轻松应对,而且成本极低,一次拦截的成本可能只是传统导弹的零头。这种“小步快跑”的方式,让咱们能够快速迭代技术,逐步提升性能。 同时,咱们还注重体系协同,LY-1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其他舰载防空武器,如HHQ-9C、HQ-16C等形成了多层次的防御体系,实现了远近衔接、立体对空防御。 局座可能没想到,咱们在工程集成方面的能力如此强大。LY-1的亮相,不仅仅是展示了一个单一的武器系统,更是展示了咱们在激光技术、能源供应、散热系统等多个领域的综合实力。 比如,LY-1使用的固体激光器,体积小、效率高、可靠性强,这是咱们在民用激光技术领域长期积累的结果。通过军民融合,将民用领域的先进技术快速转化到军事领域,大大加快了研发进程。 而且,咱们在场景化应用方面也做得非常出色。LY-1不仅可以用于舰载防空,还可以扩展到反无人机、反小艇等多个场景,真正实现了“一物多用”。 其实,局座的判断失误也反映出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过度依赖美国的经验。美国作为全球军事技术的领先者,其发展路径确实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并不是唯一的路径。但中国有着自己独特的国情和体制优势,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如今,LY-1舰载激光武器的亮相,不仅让咱们在军事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创新能力和发展速度。 这也提醒我们,在看待技术发展时,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思维模式,要敢于尝试新的路径,勇于突破技术瓶颈。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咱们还会有更多的“黑科技”亮相,继续给世界带来惊喜。 局座的这次“预测失败”,也算是给咱们提了个醒,不要被过去的经验所束缚,要以更加开放和创新的思维去面对未来的挑战。

0 阅读:619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31

用户10xxx31

3
2025-09-07 18:23

忽悠水平太高了[作揖]

善诚舍

善诚舍

2
2025-09-07 18:26

说明他也是在瞎猜,水平跟普通人差不多

黑心亲王

黑心亲王

1
2025-09-07 18:21

局座的嘴,骗人的鬼。就听一乐

恬淡虚无

恬淡虚无

1
2025-09-07 18:34

局座这话又不是说给咱们普通老百姓听的,就当一个笑话一乐得了,当年和啊邱还说10改呢[微笑]

不吃饭的玲玲

不吃饭的玲玲

玻璃心拥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