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街头 今天06:30出门,沿着中山路,接着是红军街,一路向北。拍了些照片,也看到很多。 中山路在哈尔滨南岗区,也算是比较繁华的所在。在马家沟河两边的公路边,有四个张弓搭箭的丘比特。这样的雕塑很个性。 只是还有一个建筑,在我看来,没有任何用处,也建在中山路边,就让人奇怪了。这个建筑是四面方柱尖顶,六个左右平方米大小,高十多米吧,明显不是国内特点。 记得也在中山路边看到,有一个被保护起来的方形建筑,墙上写着“1930年代的变电所”,这可以理解。毕竟是历史文物嘛。 接下来,有看到“中国照相馆”。这是个三层的老建筑,宽也就十多间房子。出口的门在最中间,有台阶,有扶栏。 我在想,这是不是老建筑呢?或许真的是“东方巴黎”时期,哈尔滨照相馆的所在呢?而“中国照相馆”的名字,显而易见,当年的繁华热闹。 走着走着,忽然看到一座特别独特的建筑。一层有圆形顶,下面是入口。二层也有圆形顶,下面是个小阳台。而整个建筑犹如“玩具”样,有个埃菲尔铁塔样的绿色尖顶。 该建筑墙面是乳白色的,而圆形顶和上面的尖顶,则都是蓝色的。关键的是,这是家KFC店。改变了KFC的基本红,只能说这是“文物”性质的建筑。 其实,类似的文物建筑在红军街上还有很多。比如说,荷兰大使馆旧址。这也让自己好奇。欧洲的荷兰,怎么将大使馆建在了哈尔滨呢? 如今是保护性文物。因为门窗紧闭,也看不出当地是如何利用或者保护起来的。要是不利用,仅仅保护的话,我觉得有点浪费。 当然了,哈尔滨火车站还是很热闹的。而热闹也只是体现在与吃住有关的地方,至于人嘛,似乎被地铁或者地下通道分流了。 穿过车站地下通道,我到了哈四院方向,然后又绕回到红军街,反方向往中山路方向走。 说起红军街,尤其是看到红军纪念碑,不由得感慨良多。这里的红军,是指“苏联红军”。因为1945年8月9日苏联红军分多路进入东北,打击关东军,加速了日本的投降。 在1945年8月2日和9日,老美的原子弹,让日本全国震惊。此后有了8月15日的宣布无条件投降。 很显然,苏联红军选择进攻关东军的时机非常聪明。同时,苏联红军打击关东军之后,在东北也收获满满。 过了红军纪念碑,“秋林.里道斯”的招牌非常醒目。说实话,在哈尔滨街头,有很多这样的招牌,出售“哈尔滨红肠”。 孤陋寡闻的我,好奇查了一下“秋林.里道斯”,没想到的是有了意外发现。秋林是俄罗斯人,他1900年在哈尔滨建立了公司,招手的是里道斯工人。里道斯是立陶宛人的音译。 其中,秋林公司生产的“哈尔滨红肠”,如今成了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看来,俄罗斯人不仅仅只有“枪炮”,还是有商业头脑的。
哈尔滨街头 今天06:30出门,沿着中山路,接着是红军街,一路向北。拍了些照片
绮闲言
2025-09-09 09:41:05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