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绿营检举恐被罚百万元,“馆长”怒轰:民进党末日来了! 9月7日,台湾网

波览历史 2025-09-09 10:43:50

遭绿营检举恐被罚百万元,“馆长”怒轰:民进党末日来了! 9 月 7 日,台湾网红馆长陈之汉在直播里放出狠话:“等我赚到钱的时候,就是你民进党末日来的时候!” 这番激烈言论的背后,是他正面临的巨额罚款,因在7月26日台湾地区首波罢免行动前涉嫌违法公布民调数据,民进党前议员王浩宇已依据“选罢法”对其提出检举,最高可处新台币100万元罚锾。 一场看似普通的法律纠纷,迅速升级为台湾政坛的又一焦点事件。 事情的起因要追溯到2025年台湾地区的“大罢免”风波。自当年2月起,民进党为扭转“朝小野大”的立法机构劣势,策划了针对31名国民党籍民意代表及新竹市市长高虹安的罢免行动。 按照台湾地区“选罢法”规定,投票日10天前至投票结束期间,任何人不得发布、评论罢免民调,违者将面临10万至100万元新台币罚款,政党或相关人员违反则加重处罚。 台当局“中选委主委”李进勇早在7月16日就特别提醒,此期间连“告急”等类似民调表述都可能触法,且每次投票后都会受理相关案件并裁罚。 馆长正是在7月26日投票前的敏感时段公布民调,踩上了这条法律红线。 但熟悉台湾政坛的人都清楚,这场检举背后的政治意味远大于法律本身。当时民进党推动的罢免案正遭遇滑铁卢,7月26日首轮25项罢免案全数未通过,8月23日的第二轮7项罢免案也同样失败。 值得关注的是,民进党自身推动的罢免案还曝出连署造假问题,南投县议员陈玉铃罢免案中,50名连署人被查出在连署前已死亡,相关材料被移送检方。 这种“只许州官放火”的做法,让馆长的遭遇显得格外刺眼。有网友直言,民进党在自身连署造假的情况下,却紧抓馆长的民调问题不放,明显是选择性执法,目的是打压异见声音。 馆长的激烈反应并非一时冲动,而是他近年来对民进党态度转变的集中爆发。回顾其过往言论,馆长早年曾与绿营人士交好,甚至多次对大陆发表不当言论。 但从2021年5月开始,他对民进党的批评越来越尖锐。2022年11月,他公开质疑自己2020年遭遇的枪击案与民进党有关,怒批蔡英文承诺追查却毫无进展,直言“彻底对民进党失望,感到恶心”。 转折点发生在6月,馆长开启上海直播之旅,这场为期6天的“City Walk”彻底改变了他对大陆的认知。 在上海的直播中,馆长用镜头真实记录了大陆的发展面貌。他特意搭乘磁浮列车,打脸曾称“大陆高铁没靠背”的民进党民代王义川;拍摄机场厕所、餐厅环境,讽刺绿媒“大陆厕所没门”“民众吃不起茶叶蛋”的荒谬言论。 更让他震撼的是大陆民众的  的热情,直播首日就有网友赶来送上杨梅、网红茶饮等礼物,最高近28万人同时在线观看,累积观看人数超150万。 这种真实体验与民进党宣传的巨大反差,让他在返回台湾后直言:“大陆最美的风景是人,赖清德是骗子。” 从上海回来后的90多天里,馆长的政治立场愈发清晰。他在9月7日的直播中不仅痛批民进党是“台湾的毒瘤”,更明确提出要通过两岸交流推动融合。  他计划投入网络媒体与协会组织运作,目标是让台湾人“潜移默化接受大陆,接受自己是中国人的事实”。 这一主张并非空中楼阁,而是有着现实基础,2025年春节假期,福建口岸查验两岸往来旅客近5.2万人次,同比增长20.7%,其中台胞入境人数增长16.2%,“小三通”旅客更是激增30%。 这些数据显示,两岸民间交流的意愿从未因政治操弄而减弱。 馆长的愤怒还源于他对民进党政治逻辑的深刻洞察。他直言民进党长期利用“中国议题”主导台湾选举,而破解之道就是让更多台湾人亲眼见证大陆的发展。 这种思路与民进党“大罢免”失败所反映的民意不谋而合。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曲兆祥分析指出,民进党的政治操弄只能在同温层运行,得不到大多数选民接受。 国务院台办发言人也指出,投票结果显示民进党打压异己、撕裂社会的行径不得人心。正是看到这种民意趋势,馆长才大胆预测民进党将在2028年失去政权,并计划用此后8年推动两岸融合构想。 值得注意的是,馆长并非孤军奋战。他在直播中呼吁支持者参与声援柯文哲交保返家行动,并承诺亲自到场准备200杯饮料分送参与者。  这一行动延续了他对民进党当局的抗争姿态,此前赖清德抓捕柯文哲的举动,已让馆长将其视为直接敌人。从商业网红到政治评论者,馆长的转型轨迹折射出台湾社会对民进党执政的不满情绪正在蔓延。 这场由民调引发的风波,本质上是台湾社会对政治恶斗的厌倦与对真实交流的渴望。 馆长用自己的方式对抗民进党塑造的信息茧房,尽管面临百万元罚款的压力,但其上百万粉丝的传播力,已让更多台湾民众看到不同的声音。 正如他在直播中所说,要通过旅游、美食等民间交流让两岸更靠近,这种脚踏实地的交流远比空洞的政治口号更有力量。 资料:澎湃新闻,谁把馆长从台湾推向大陆 台海网,遭绿营检举恐被罚百万元,“馆长”怒轰:民进党末日来了

0 阅读:474

猜你喜欢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