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0年,76岁的李善长娶了第8房小妾,新娘比他小了58岁。朱元璋命太监带着贺礼去道喜,李善长正搂着新夫人喝交杯酒,没过几天,朱元璋突然下令把李善长抄家,夷三族。 朱元璋派来的内侍笑容可掬地说着吉祥话,李善长捻须大笑,全然不知几天后等待他的是抄家灭族之祸。 其实这场婚礼本身就是个危险的信号,李善长作为大明开国第一文臣,早年跟着朱元璋打天下时何等精明,晚年却犯了糊涂,他忘了朱元璋最讨厌功臣张扬,更忘了皇帝对结党营私之事从来零容忍。 这第八房小妾的娘家姓王,王家有个在朝为官的亲戚正被锦衣卫调查,李善长却在这个当口大张旗鼓地办喜事,简直就是自己往火坑里跳。 说起李善长,倒真是个人物,他祖籍安徽定远,从小读书就显出过人天赋,四书五经倒背如流,元末天下大乱时,他看出朱元璋非池中之物,早早投到麾下效力。 那时朱元璋身边多是武将,缺的就是李善长这样能出谋划策的文士,李善长给朱元璋制定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这个九字方针成了朱元璋夺取天下的关键。 建立明朝后,李善长主持制定了《大明律》,这是中国法律史上的一大里程碑,他还参与规划南京城,设计官制,推行屯田,可以说大明王朝的制度架构多半出自他手。 朱元璋论功行赏时,封他韩国公,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还赐了免死铁券,这般恩宠,在本朝功臣里算得上头一份。 可祸根也就埋在这时候,李善长有个弟弟叫李存义,李存义的儿子李佑又娶了胡惟庸的侄女。 胡惟庸当宰相时权倾朝野,后来以谋反罪被处死,这把火就烧到了李家,朱元璋念及旧情,没有追究李善长,但这根刺已经扎在心里了。 李善长晚年越来越糊涂,有一次他想修府邸,向信国公汤和借三百卫卒帮忙,汤和表面应承,转头就报告了朱元璋。 借兵卒这事可大可小,但在本就心怀猜忌的皇帝眼里,功臣私借军队就是大忌,后来又有人告发李善长明知亲戚丁斌涉案却隐瞒不报,朱元璋终于动了真怒。 最后要李善长命的,还是那场荒唐的婚礼,婚后没过几天圣旨就到了,罪名是“知逆谋不发举,狐疑观望怀两端,大逆不道”。 锦衣卫查抄韩国公府时,从地窖里搜出封尘已久的盔甲兵器,这成了谋反的铁证,朱元璋最恨被人欺骗,看到这些证据时,最后一点旧情也烟消云散了。 李善长被赐自尽,其妻女弟侄等全家七十余人尽数处死,只有长子李祺因为娶了临安公主,公主求情才保下性命,但也被流放江浦,曾经显赫一时的韩国公府,转眼间灰飞烟灭。 说到底,李善长的悲剧在于他忘了为臣之本,他晚年居功自傲,以为有免死铁券就能万事大吉,殊不知在皇权面前,什么丹书铁券都不过是张废纸。
1390年,76岁的李善长娶了第8房小妾,新娘比他小了58岁。朱元璋命太监带着贺
自然解说甲一
2025-09-09 11:40:1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