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什么不宣布35万亿美债全部作废? 表面看这是欠全球的钱,实则超过75%的债务持有人是美国本土机构:美联储握着4.24万亿美元,美国社保基金持有2.7万亿,军方退休基金和公务员养老金合计超2.8万亿,华尔街各大银行与共同基金更是深度捆绑。 这些债务如同金融体系的钢筋骨架,一旦断裂,最先崩塌的将是美国自己——银行坏账激增、养老金账户归零、军队不满情绪蔓延,这些场景远比国际制裁更令白宫胆寒。 美元霸权的根基正是这种“债务信用”。自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以来,全球贸易结算、外汇储备、大宗商品定价都围绕着美元展开。2025年数据显示,美元仍占全球外汇储备的57.7%,虽较峰值下降8个百分点,但仍是无可替代的核心货币。 这种地位的维持,依赖的是美国政府“说到做到”的信用承诺。若突然宣布债务作废,相当于亲手砸碎自家金字招牌——投资者会疯狂抛售美元资产,各国央行加速去美元化,欧元、人民币甚至数字货币将迅速填补权力真空。 历史早已给出警示。2001年阿根廷债务违约后,该国GDP连续三年萎缩超10%,失业率飙升至25%,街头抗议演变为暴力冲突;1998年俄罗斯债务违约引发卢布暴跌,进口商品价格一夜之间上涨300%,中产阶级数十年积蓄化为乌有。 这些案例的共同点在于:违约带来的信用崩塌,远比债务本身更致命。而美国的体量是阿根廷的200倍、俄罗斯的10倍,其债务违约引发的连锁反应,足以让全球金融市场陷入“黑洞式”崩溃。 更现实的风险来自国内政治。美国国债的发行与偿还受宪法第14修正案严格约束,该条款明确规定“联邦公共债务的有效性不容置疑”。 任何试图废除债务的法案,都需经过国会两院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再经总统签署生效——这在当前两党恶斗的政治环境下几乎不可能实现。 2025年特朗普政府为应对债务危机,宁可103次提高债务上限、关闭部分联邦机构省钱,甚至推出4.5万亿美元减税计划刺激经济,也不敢触碰违约红线,正是这种政治现实的写照。 国际社会的反应同样具有决定性。作为美债前两大海外持有国,中国和日本近年来持续减持:中国持仓从最高峰的1.3万亿美元降至7590亿,日本也从1.2万亿减至1.05万亿。但即便如此,两国仍持有超1.8万亿美元美债。 若美国违约,这些资产瞬间归零将引发两国强烈反制——从贸易战升级到冻结美企在华资产,从抛售美元储备到推动本币国际化,每一步都可能将全球经济拖入深渊。更不必说欧盟、沙特等债权国,他们完全可能组建“反美元联盟”,彻底改写国际金融秩序。 站在2025年的节点回望,美国债务危机本质是一场“信用赌博”。从独立战争到两次世界大战,从冷战军备竞赛到2008年金融危机,美国始终通过借新还旧维持运转。 这种模式如同在悬崖边行走,每一步都依赖全球对美元的信任。当债务规模突破37万亿美元、年付息1.2万亿美元时,悬崖已近在咫尺——但跳下去的结果,不是解脱,而是万劫不复。 这场博弈中没有真正的赢家。对美国而言,继续举债意味着慢性自杀;对全球而言,美元体系崩溃将引发经济海啸;对中国等债权国,虽然能加速去美元化进程,但短期内也难逃金融市场动荡。 或许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所言:“美国债务问题的终极解决方案,不在于数学计算,而在于政治勇气。”当两党停止用债务上限作为竞选筹码,当军费开支与社保支出不再无序膨胀,当美联储结束“印钞救市”的恶性循环,这个国家或许才能找到真正的出路。 那么,对于这件事,你们认为美国债务危机最终会如何收场?是技术性违约引发全球重组,还是通过通胀悄悄稀释债务?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美国为什么不宣布35万亿美债全部作废? 表面看这是欠全球的钱,实则超过75%的
鉴清评趣
2025-09-09 11:40:18
0
阅读: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