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尖网》文/笔尖财经
无论是选择生存还是死亡,都会带来巨大的痛苦或矛盾——这般生死两难的境地竟被九泰基金遇上了!
据《笔尖网》观察,九泰基金旗下共有41只基金,但平均规模仅0.27亿元。巨大的清盘阴云笼罩在这家基金公司身上,也压得基金持有人透不过气来。九泰基金到底如何抉择?
11家公司末路狂花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我国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首次突破35万亿元大关,达到35.08万亿元。业内人士称,公募资产管理规模创新高背后,是市场环境的整体改善和投资者信心的逐步修复。
《笔尖网》注意到,目前的个别公募机构在规模方面存在两个极端,一方面是不顾投资者回报盲目发新扩容,规模高增;另一方面是管理规模捉襟见肘,甚至难以维系生存。在公募基金行业全面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当下,盲目扩容得到一定的遏制,但个别基金公司因规模太小难以生存,却成为一个待解难题。
据同花顺iFinD最新统计,目前有11家基金公司旗下基金(A/B/C类合并统计)的平均净值规模均不足1亿元,深陷生死两难、末路狂花的境地。
从成立时间上看,这11家基金管理公司既有新进成立的新兵,也有成立十余年的老兵。
具体来看,2020年以来的新兵包括瑞达基金、兴合基金、华西基金、汇百川基金,旗下基金数量有限,平均净值规模分别为0.30亿元、0.86亿元、0.99亿元、0.62亿元;但老兵的颓败却在意料之外,尤其是九泰基金、中科沃土基金,分别成立于2014年7月、2015年9月,旗下基金产品分别有23只、6只,但净值总规模却分别仅11.09亿元、1.11亿元,平均每只基金的规模分别0.48亿元、0.18亿元。
这11家基金公司中,九泰基金的基金数量最多。据天天基金网数据,如果A/B/C类分开统计,九泰基金旗下共有41只基金产品,如此算来,平均每只基金的净值规模仅仅0.27亿元。清盘危机迎面而来!
生死两茫茫
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九泰基金近几年的管理规模出现了断崖式下跌,在2021年6月底的净值规模合计117.57亿元,然后4年后的2025年6月底,这一规模仅有11.09亿元,萎缩幅度超过九成。从季度数据看,没有任何反弹迹象。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底,基金公司的平均管理规模为1737.56亿元,九泰基金的管理规模仅是平均水平的0.64%。在可对比的198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171,属于后七分之一的阵营。作为一家有着11年管理经验的基金公司来说,九泰基金有着如此低的管理,难以理解。
业内人士分析称,九泰基金规模下降的具体原因与定增业务变化密切相关。在2017年之前,九泰基金以定增作为特色业务,充分利用定增的折价优势,在资本市场中获得了风险小、回报高的认可。然而,2017年5月监管层出台了定增新规,对股东退出提出了更高要求,增加了首发前股东及非公开发行股东,并对减持期限、减持幅度等作出了规定。这些变化导致定增市场规模大幅缩减,2017年A股定增市场规模同比下降了43.64%。九泰基金的规模也因此受到了严重影响,持续下跌。
遗憾的是,九泰基金没有做到穷则思变。尽管九泰基金规模持续下降,“迷你”基金层出不穷,但其仍在不断发行新基金。在2021年竟然募集发行成立8只基金。新基金的发行不断,也导致了基金经理出现“一拖多”现象。例如,九泰基金的现任副总经理、首席投资官、兼任研究发展部总监和权益投资部总监刘开运,目前管理着14只基金;现任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的袁多武,目前也管理着12只基金。这种“一拖多”现象不仅增加了基金经理的管理难度,也可能对基金的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在业绩层面,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九泰基金旗下的偏股基金2022年、2023年、2024年平均回报率分别为-23.89%、-14.90%、1.96%,远远跑输同类基金平均业绩-21.01%、-12.36%、4.45%,2025年以来,虽然斩获19.57%的平均回报率,但与同业26.34%的平均业绩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业内人士就此表示,九泰基金作为曾经的“定增王”,如今却面临着规模下降、旗下基金集体“迷你”的困境。九泰基金需要积极调整业务结构,优化基金组合,提高基金业绩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也需要加强基金经理队伍的建设和管理,避免“一拖多”现象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重新赢得投资者的信任和市场的认可。
九泰基金是选择向新而生,还是守旧而亡?
用户10xxx14
建信基金旗下,髙端装备基金也痿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