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嫖失败了!”上海一奶奶再婚,可惜婚后无子,只好把后半生寄托在已过世的老伴的儿

豌豆大说法 2025-09-10 11:38:40

“白嫖失败了!”上海一奶奶再婚,可惜婚后无子,只好把后半生寄托在已过世的老伴的儿子身上,得知非亲孙子要结婚,奶奶果断将价值280万房子卖了,令人疑惑是,奶奶还把巨款赠与非亲孙子,后寄住在非亲儿子家里,万万没想到,没多久奶奶便把儿子和孙子告上法庭,要求把巨款的一半(140万)还给自己,法院历经二审,判决大快人心! 今天谈的上海这事,说出来能让街坊邻居骂三天。 9月8日,据上游新闻报道,王阿婆跟老伴搭伙过了三十多年,虽说俩人是半路夫妻,可感情比亲的还瓷实。 老两口手里攥着套房子,本来日子过得稳稳当当,谁承想,就因为儿子一句话,把一辈子的家当都搭进去了。 那天儿子找上门,脸上笑得跟朵花似,孙子要结婚,差着买房钱呢。要不咱把老房子卖了,钱给孙子凑首付,您们就搬我那儿住,我给您二老端茶倒水养老送终。" 老两口一听,琢磨着都是为了隔辈人,再说亲儿子开口了,还能有假? 当下就拍了板。房子卖了 280 万,一分不少给了儿子,还特意写了张纸,明明白白写着 "钱给孙子,儿子养老"。 这叫丑话说在前头,免得日后扯皮。 可这刚搬过去没仨月,继子夫妇的脸就跟翻书似。先前承诺的 "热水热饭伺候着",变成了冷锅冷灶翻白眼。 王阿婆是个好脸面的人,哪受得了这份气?收拾了个小包袱,自己在外头租了间小屋。你说这叫什么事儿?本想落叶归根,结果成了无家可归的孤魂。 憋了一年,王阿婆实在咽不下这口气。她想不通,自己把心掏出来给人家,怎么就落得这个下场?一纸诉状告到法院,要回属于自己的 140 万。 老话讲得好,"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可这家人的心,怕是石头做。 到了法庭上,那父子俩的话更让人窝火。儿子说:"那纸条就是走个形式,我妈给孙子钱是自愿的,跟养老没关系。" 孙子也跟着帮腔:"钱是给我的,要养老找我爸去。" 听听这叫什么话?合着拿了钱就想耍赖,天底下哪有这等好事? 好在法院明镜高悬。一审法官看得门儿清:"白纸黑字写着 ' 给钱换养老 ',这就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儿。 现在人家老人被赶出来了,你们不履行承诺,凭什么拿着人家的血汗钱?" 最后判下来,让父子俩返还 135 万。 谁知道这俩人还不服,又上诉到二中院。二审法官更不含糊,甭管受赠人是儿子还是孙子,这钱给出去的前提是养老。现在老人住出租屋,你们连面都不露,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吗? 当庭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说句实在话,这事儿听着就让人心寒。老两口一辈子省吃俭用,把房子当命根子,临了为了孙子能成家,连窝都腾出来了。结果呢?"养儿防老" 成了 "养儿啃老",真是应了那句 "斗米养恩,石米养仇"。 老百姓讲究的是个 "情" 字。父母对儿女,那是掏心掏肺;儿女对父母,也该尽心尽力。 哪能像这家人似的,眼里只认钱不认人?房子卖了,亲情也跟着散了,这笔账算下来,亏大发了。 不过话说回来,王阿婆这官司能打赢,也给大伙儿提了个醒:亲兄弟还得明算账,何况是涉及房子钱财的大事。 不管关系多近,该写的字据得写,该说的话得说在前头。别不好意思开口,真到了撕破脸的时候,可就晚了。 最后劝那些做儿女的一句:父母这辈子不容易,能陪咱们走的路越来越短。 别等 "子欲养而亲不待",才追悔莫及。要知道,这世上最值钱的不是房子钞票,是那份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情啊。 信息来源: 上观新闻 2025-09-08 上海一老人倾其所有卖房赠孙,儿子却翻脸不认人?法院出手了

0 阅读:111
豌豆大说法

豌豆大说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