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兹”是一个汉语音译的名词,出现在多种汉文典籍中,但有许多同名异写或异称。例如,《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都写作“龟兹”,而《新唐书》写作“丘兹”、“屈茨”,《元史》称其为“库彻”,《经世大典》写作“苦叉”,《元朝秘史》则写作“苦先”、“曲先”等。在佛教著作中,同名异写的情况更为普遍,如竺法护译的《申日经》写作“归兹”,道安引的《释氏西域记》写作“屈茨”,梁僧佑的《出三藏记集》写作“拘夷”,龟兹沙门礼言的《梵语杂名》写作“归兹”“俱支那”“俱友囊”,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写作“屈茨”,慧琳引的《密迹金刚力士经》卷一写作“邱兹”,悟空的《入竺记》写作“丘兹”、“屈支”等。这些不同的音译或异写都指向同一个地区,即龟兹。
“龟兹”是一个汉语音译的名词,出现在多种汉文典籍中,但有许多同名异写或异称。例如
史迹解析者
2025-09-10 15:06:4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