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盛夏,白崇禧的二女儿白先慧悄悄溜回大陆,想低调寻根,探访父亲魂牵梦绕的故土桂林。她以为没人会认出她这张生面孔,可没几天,就在离开前,她傻眼了——从旅馆老板到机场大叔,好像谁都知道她是谁!这趟旅程到底藏着啥秘密,让她的身份暴露得这么快? 白崇禧出生在广西,早年投身军界,跟李宗仁搭档建起新桂系部队。他在北伐中带兵北上,在抗日战争里指挥台儿庄战役,组织部队设伏打退日军。1949年国民党去台湾,他也跟着过去,1966年在台北因为心脏病走了。白先慧是白崇禧跟马佩璋的二女儿,1920年代生在桂林,因为脸圆圆的,父亲叫她苹果妹,在十个孩子里最得宠。小时候她随父亲到处跑,军营生活让她见识不少人情世故。白崇禧打仗忙,但对孩子教育抓得紧,家里规矩严明,每个子女都得学点本事。 1944年日军占了桂林,白家搬到重庆,后来又转到台湾。白先慧在台湾没住多久,就被送去美国读书,那是大致1940年代末到1950年代初的事,很多中国学生那时都往美国去。她在那学专业课,还接触西方文化,开阔了眼界。结婚后,她嫁了个化学博士,两人一起搞学术研究。她还热心华人社区的事,帮着办文化交流和移民互助,有点公益心肠。白家其他孩子也出息,比如哥哥白先忠成了美国工程院院士,弟弟白先勇写了《台北人》那本小说,家里这股重视教育的风气真管用。 1966年白崇禧去世,白先慧帮着料理后事,父亲没回成桂林的遗憾在她心里埋下了种子。那时候两岸关系紧,她只好先搁着。在台湾的日子,她低调过着,常跟兄弟姐妹聚聚,聊父亲当年的仗。白先勇写了不少关于父亲的文章,像《父亲与民国》,把白崇禧的事迹传开,也让她更想回老家瞧瞧。1986年两岸有点松动,台湾拍了《血战台儿庄》电影,讲白崇禧抗战功绩,她看了坐不住了,决定回去替父亲圆梦。 两岸交流刚起步,台湾放开探亲政策,白先慧看完《血战台儿庄》后,决定行动。她从台湾飞香港,再转机去桂林,一路低调,穿得普通,还戴帽子遮脸。到了桂林,她先找李宗仁的遗孀李秀文,这位老朋友1965年后就住在那。她小心上门,李秀文热情接待,两人聊当地情况,她观察几天觉得没异常,才放心点。不想住别人家怕露馅,她搬到市中心小旅馆,用假名登记,挑角落房间。第二天出门,去白家老宅转转,那房子旧了但轮廓还在。她还去象鼻山和漓江边逛,感受父亲常提的山水。甚至去影院看《血战台儿庄》,看到父亲部分,眼泪掉下来。她逛老街,买当地特产,尝尝家乡味。 几天后准备走,结账时服务员说费用免了,老板认出她是白崇禧女儿,说将军为国出力,他们得欢迎。她没想到这样。离开时,机场工作人员也认出她,帮提行李,嘱咐常回。这才知道,低调没藏住身份。其实从她进桂林起,当地就注意她了,有人安排方便,但没直接打扰。餐馆老板送家乡菜,说欢迎回家,老者叫她白小姐,政府知道但尊重隐私。她的行动被密切关注,却以温暖方式表现。 白先慧回台湾,跟亲友讲桂林见闻,说山水没变,人情热乎,旅馆和机场的善意让她感动。家人听了从担心转为欣慰。这趟带动白家其他人也去桂林看老宅,发现保存不错,心里感慨。她的经历传开,不少国民党后裔动了念头,收拾行李回老家。当地人招待周到,好多人感动。她后来常参加两岸交流,讲自己的故事,鼓励多走动。弟弟白先勇继续写父亲事迹,两人一块传白家记忆。这趟寻根成了她人生亮点,替父亲完成心愿,没白费。
白崇禧是桂系老大,是唯一敢当面骂老蒋的人,陈诚是老蒋宠将,在“天子门生”中,好以
【6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