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耿彦波刚成为山西灵石县的县长,就公然耍“官威”!非要花5000万修个破院子,当地人闹到了国务院,没想到几年后才明白他的良苦用心。 耿彦波1958年11月生在山西和顺县农村家庭,那地方山多地少,家里人靠种地过日子。他小时候帮家里干农活,接触乡村实际。1976年8月,他进和顺县委通讯组当干事,负责写报道和采访,积累基层经验。两年后调到晋中地区团委,组织青年活动,推动团工作。1983到1985年,他在山西大学中文系专科班学习,毕业后回晋中地委办公室,从干事升到副科长、信息科科长和副主任,处理文件和调研。1993年4月,他下放到灵石县任县委副书记,1995年3月正式当县长。那时灵石县经济差,GDP不到3亿,财政收入3000万,基础设施落后。他上任前调研过县情,知道煤炭依赖大,转型难。 耿彦波出生地和顺县环境艰苦,让他早早懂民生。工作初期在通讯组,他骑车跑乡镇,记录干部事迹,练就了务实作风。调团委后,他协调活动,接触更多年轻人。大学学习让他知识更广,回来办公室工作时,逐步升职,负责信息和文件,熟悉行政流程。1993年到灵石,他快速适应,主持政务,巡视煤矿和乡村,了解发展瓶颈。县里道路土多,居民生活不易,他清楚这些问题。 上任后,耿彦波把重点放王家大院修缮上。那院子是晋商旧宅,占地大,砖雕木刻多,但破败严重,墙裂梁歪。他视察时仔细看砖纹和图案,认定有历史价值。几天后在会上提修缮计划,需5000万,等于县一年半财政。官员反对,他力排众议决定修。消息出后,居民不满,聚集政府门前抗议,有人扔菜叶,有人写信上报中纪委和国务院,指责滥用公款不顾民生。 修缮启动,耿彦波要求用旧砖,监督严格,不合格就砸掉。木雕要原样复制,改动就扣工资赶人。工程持续几年,资金紧,他申请上级支持,压缩其他支出。反对声不断,有人张贴标语,有人干扰施工,但他坚持推进。那时县穷,GDP低,这笔钱压力大,但项目没停。 工程队劳作辛苦,耿彦波巡视现场,确保质量。砖瓦选旧料,木件复制准,墙体加固实。过程长,空气中工具声响,工人轮班干。居民举报多,上到国务院,但修缮没中断。5000万投进去,相当于大赌注,县里其他基建暂缓。 工程完后,2006年王家大院成国家4A级景区,游客多。院内视履堡重现,砖雕清晰,庭院有序。周边摊贩增,卖特产,收入升。居民就业机会多,导游商铺兴起。县城繁忙,经济从煤炭转旅游。到2023年,带动收入超20亿,产业多元。 耿彦波2000年3月离灵石,任晋中市榆次区委书记,修常家庄园和老城。2004年2月调山西省政府副秘书长。2006年6月,任太原市委常委、副市长。2008年2月,大同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后正式市长到2013年2月,修古城墙。2013年2月,太原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后市长到2019年1月,推动古建保护和改造。2019年后,任省政府参事,2024年12月任山西省名人联合会代理会长。
1993年,耿彦波刚成为山西灵石县的县长,就公然耍“官威”!非要花5000万修个
历史趣闻社
2025-09-11 15:18:21
0
阅读: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