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急了,派人来华 9月8日,韩国釜山市长奔赴中国上海,希望接下来能够深化和上海的合作,从而为接下来韩国经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次来华也是在中国成功举办峰会和纪念活动之后韩国的再次主动示好,他们希望韩国釜山和中国上海能够在两地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文化、艺术团体持续深化交流合作。 这哪儿是“示好”?分明是釜山攥着自家的“饭碗”往中国市场跑!你瞅瞅釜山市长行李箱里的东西就懂了——装着30多家中小企业的合作计划书,有做美妆代工的,有搞冷链物流的,还有专做韩式拌饭酱的小厂主,跟着市长一路从釜山飞到上海,眼睛里全是盼头。这些小老板去年就想来华参展,可因为渠道不通,自家的辣酱只能在韩国超市卖3000韩元一瓶,要是能进上海的盒马、山姆,价格能翻一倍,还能搭上长三角的配送网。 釜山这城市,说是韩国第二大城市,其实命门就攥在对华贸易上。去年釜山港的集装箱吞吐量里,46%是往返中国的货轮,码头边堆的半成品质检单上,十张有八张写着“发往上海港”。有个在釜山港干了二十年的老调度员说,今年上半年没接到多少中国订单,码头堆的汽车零部件都快生锈了——现代汽车在釜山的工厂,三成配件要运到中国组装,要是合作再松点,工厂就得裁员。这哪是市长来谈合作?是带着一港口工人的饭碗来“求稳”的。 再看上海这边,可不是随便接招。进博会刚结束没俩月,场馆里还留着韩国企业的展位痕迹,LG的新能源电池、三星的医疗设备,去年在进博会上签的订单占了他们对华出口的15%。这次釜山市长来,上海直接拉来了长三角的商超联盟,当场就跟三家韩国食品厂签了意向书——以后江浙沪的便利店,能直接买到釜山产的海苔脆,不用再经香港中转,成本降了近两成。 高校合作那更是“互相解渴”。上海交大和釜山大学早就偷偷搞了个半导体材料联合实验室,去年一起研发的碳化硅涂层技术,帮韩国SK集团解决了芯片散热的难题,反过来,韩国的芯片封装工艺也帮上海的微电子企业省了不少研发时间。你说巧不巧?韩国现在缺芯片市场,中国缺高端制造技术,俩城市凑一块儿,正好补上对方的短板。 可别光看表面热闹,韩国这“急”是真急到点子上了。上半年韩国对华出口降了8.7%,半导体、汽车这些支柱产业的订单少了一大截,反观日本,靠着和上海的新能源合作,丰田的氢燃料电池车在长三角卖得火热。釜山能不急吗?再不上,自家的汽车零部件厂就得被日本同行抢了生意。更别说东南亚国家也在抢赛道,越南的纺织厂、泰国的电子代工厂,都在盯着中国市场,韩国要是再端着架子,连汤都喝不上。 不过话说回来,合作不是单向的“求帮忙”。上海也需要釜山的港口资源——长三角的货物要运到欧洲,走釜山港中转比直航能省三天时间,冷链物流合作起来,上海的大闸蟹、浙江的杨梅,能更快送到韩国人的餐桌上。文化交流更不用提,去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展映了5部釜山电影节的获奖片,今年直接敲定了“双城影展”,釜山的导演带着新片来上海,上海的京剧团也会去釜山演出,这哪儿是合作?是俩城市越走越近了。 就是有一点得说清楚:想合作就得拿出诚意。之前韩国跟着搞半导体出口限制,卡了不少中国企业的脖子,现在又来谈科技合作,这不是前后矛盾吗?釜山市长在见面会上特意提了“放宽中小企业技术交流限制”,这话算是说到点子上了——真要合作,就得放下架子,别一边想赚中国市场的钱,一边又防着中国企业。 说到底,这趟访问就是双赢的事儿。釜山靠着上海打开长三角市场,上海借着釜山链接东北亚的资源,俩城市手拉手,比各自单打独斗强多了。就是希望韩国别再“摇摆”,毕竟做生意最讲究“实在”,光靠“示好”不够,得真刀真枪拿出合作的诚意来。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韩国急了,派人来华 9月8日,韩国釜山市长奔赴中国上海,希望接下来能够深化和上海
英明果断雪梨
2025-09-11 18:26:39
0
阅读: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