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广东佛山一位妈妈怕11岁儿子 长不到175,天天熬海马田七汤,结果 身高才到1米47(明明是正常水平),睾丸体积直接飙到8毫升——要知道这年纪超过4毫升就意味着青春期提前启动,这哪是帮长高,简直是提前锁死娃的身高空间! 别觉得这是个例,身边多少家长和她一样,把“偏方当神药”。总怕娃输在身高上,听人说啥能长高就往娃嘴里塞,却忘了娃的生长有自己的节奏。 这位佛山妈妈不是没心思,相反,她在家长群里算得上传道授业的“热心人”。自己身高1米58,老公1米72,俩人为了儿子身高没少费劲儿——幼儿园开始就报篮球班,小学每天睡前一杯高钙奶,就连孩子书包都选了最轻的护脊款。真正让她慌神的,是去年秋天的家长会。 那天她坐在教室最后排,看着前排同学家长聊“娃都1米6了”,再回头瞅自家儿子缩在座位里,比同桌矮小半头,心里像被猫抓。散会时小区张阿姨拽住她,神秘兮兮说自家孙子以前也矮,喝了三个月海马田七汤,半年蹿了5厘米,还把熬汤的“秘方”写在纸条上塞给她。 从那天起,她家厨房的砂锅就没停过。每天早上5点,她要去菜市场挑活海马,摊主都跟她熟了,一看见就喊“给娃熬汤的来了?”田七得去中药房磨成细粉,怕儿子嫌苦,她还得放两颗冰糖,盛在青花瓷碗里,看着儿子一口口喝完才放心。儿子有时候嘟囔“汤里有怪味儿”,她就把自己的焦虑裹在话里:“妈当年就是没长够,你可不能再吃亏,喝了才能长到1米75,以后好找对象。” 直到上个月,她发现儿子不对劲。原本细声细气的嗓音突然变粗,下巴上冒出几根小绒毛,洗澡时还跟她抱怨“下面不舒服”。她赶紧带娃去医院,骨龄检测单出来那一刻,她手里的杯子都抖了——11岁的娃,骨龄已经13岁,睾丸体积8毫升,妥妥的性早熟。 医生指着单子跟她说得明明白白:“海马在中医里是温肾壮阳的,田七活血通络,俩加起来是给成人补的,孩子内分泌还没长好,天天喝这不等于催熟?现在骨骺线已经开始闭合,就算再补,能长到1米7就不错了。”她站在诊室里,看着儿子低着头抠衣角,眼泪唰地就下来了——自己天天熬汤的“好心”,倒把娃的身高给耽误了。 其实这种事儿真不少见。前阵子还有杭州的家长,给8岁女儿吃人参炖鸡补身体,结果孩子提前来月经;上海的爸爸听说“生长激素能长高”,没做检查就给娃打,最后娃长胖不说,骨骺线还提前闭合了。这些家长不是坏,是被“身高焦虑”裹得太紧了。 现在学校里比身高,家长群里传偏方,就连亲戚见面都要问“娃多高了”,好像身高不到1米8就是失败。可他们忘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生长节奏——有的娃小学窜得快,初中就慢了;有的娃初中才开始发力,高中还能长。真正该做的,是带娃测骨龄,看看生长潜力,而不是把各种偏方往娃嘴里塞。 就像医生说的,孩子长高靠的是均衡饮食、充足睡眠和适量运动,不是什么“神药”。那些听起来神奇的偏方,要么没效果,要么像海马田七汤这样,反而害了娃。家长的焦虑可以理解,但别让这份焦虑,变成伤害孩子的刀子。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冤吗?”广东阳江,一车主把车停到朋友厂门口后,就下车买水,不料,刚买完水就听到
【5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