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时,僧人僧朗遭掳,被囚于军营。他与同窗一心想逃,怎奈营防严密,始终寻不到脱身

历史趣闻社 2025-09-12 03:53:22

北魏时,僧人僧朗遭掳,被囚于军营。他与同窗一心想逃,怎奈营防严密,始终寻不到脱身之法。 僧朗和同窗慧明被关在军营最角落的土牢里,每天只能分到半碗掺着沙子的粟米。土牢外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夜里还会有巡逻的士兵举着火把来回走动,火光照得墙面忽明忽暗,连只苍蝇都难飞出去。慧明年轻些,性子急,有天趁着士兵送饭,悄悄拽住对方的衣角求情,结果被狠狠踹了一脚,嘴角都破了,此后再不敢轻易开口。 僧朗倒比慧明沉得住气。他每天除了打坐念经,就盯着土牢的墙看。那墙是用黄土夯的,年头久了,墙角有块砖松动了,仔细看还能瞧见砖缝里渗进的潮气。有天夜里,巡逻的士兵走远了,僧朗悄悄摸向那块砖,用指甲一点点抠砖缝里的泥土,抠了半宿,指尖都磨出了血,才把砖松动了些。慧明凑过来小声问:“师兄,咱这是要挖墙逃出去?”僧朗摇摇头,把耳朵贴在墙上听了听,说:“外面是马厩,直接挖通会惊到马,再等等。” 没过几天,军营里来了个老军医,说是给士兵看风寒。老军医路过土牢时,僧朗突然开口,用梵语念了段《金刚经》。老军医脚步顿了顿,回头看了他一眼,没说话就走了。到了傍晚,送饭的士兵换成了个小卒,递饭时悄悄塞给僧朗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明日午时,马厩换粮草,可趁乱走”,字迹歪歪扭扭,末尾画了个小小的“卍”字。僧朗心里一暖,想起老军医刚才看他的眼神,想必是早年也接触过佛法。 第二天午时,果然有几辆马车拉着粮草往马厩去,士兵们忙着搬粮,营门口的守卫也松了些。僧朗按照纸条上说的,用之前抠松的砖砸开了土牢的后墙,墙后果然是马厩的角落,几匹老马正低着头吃草。慧明有些慌,僧朗拉着他蹲在马槽后面,等搬粮的士兵都进了马厩,才趁着混乱溜到军营的西角门。那门平时锁着,今天却虚掩着,门后还放着两件粗布衣服和半袋干粮。 俩人换上衣服,一路往南跑,直到跑出几十里地,看见前面有座寺庙的飞檐,才敢停下来喘气。走进寺庙一问,才知道老军医是这座寺庙的俗家弟子,早年曾在僧朗的师父门下听过经。老军医那天认出僧朗念的经文,知道是同道中人,才冒险帮了他们。 僧朗在寺庙里住了半个月,身体渐渐恢复。他想着军营里或许还有其他被掳的百姓,便和慧明商量,要去附近的城镇募些粮食,再想办法营救其他人。慧明有些犹豫,说:“师兄,军营那么危险,咱好不容易逃出来,再回去怕是……”僧朗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出家人以慈悲为怀,能救一个是一个。” 后来,他们在城镇里遇到了一队北魏的官兵,领头的将军竟是当年僧朗师父的故人。僧朗把军营掳掠百姓的事说了,将军听后大怒,立刻带兵去查。没过多久,那座军营就被解散了,被掳的百姓也都回了家。 僧朗和慧明没有再回原来的寺庙,而是在他们逃亡路上经过的小镇,盖了座小小的禅院。禅院门口挂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广施慈悲,不分僧俗”。每天都有人来禅院听经,僧朗也常给大家讲他们逃亡的故事,说:“再难的路,只要心里有善念,总有能走通的时候。” (根据北魏《高僧传》相关记载改编)

0 阅读:45

猜你喜欢

历史趣闻社

历史趣闻社

社内趣闻,笑看历史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