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以为造个十几二十马赫的导弹就顶天了? 我告诉你什么叫真正的恐怖。 是去拦截一个。 一个从外太空砸下来的、不规则的石头疙瘩,速度比你最快的导弹还快,关键是它还一边飞一边不规则翻滚。 你根本没法用简单的直线去计算它的弹道。 它不像导弹那样沿着可预测的轨迹飞行,而是像一颗喝醉了的子弹,毫无规律地旋转前进。 这就是小行星防御技术面临的终极挑战,也是我国航天工程师们正在攻克的难题。 去年美国NASA的DART任务撞上了一颗名为“双生星”的小行星,虽然成功改变了其轨道,却也炸飞出上百块太空巨石。 这些巨石以每秒数十米的速度飞向宇宙深处,它们携带的动量甚至是撞击器自身动量的数倍。 面对这样的挑战,我国航天科技工作者们提出了独具创新的解决方案。 我国计划对一颗小行星实施“双星伴飞+精准撞击”的实验。 这个方案不同于简单的撞击,而是先派一个观测器对目标进行毫米级精度的测绘,相当于给撞击器提供一份详细的“导航地图”。 随后,撞击器将以极高速度直冲目标,误差需要控制在几十米内。 这好比在北京向上海发射一枚子弹,并要求精准命中一个移动的硬币。 科学家们希望通过这次撞击,能够改变小行星轨道几厘米。 这个数字听起来很小,但在太空尺度下,这点微小改变经过十年百年积累,足以让小行星偏离地球轨道。 在我国最近的一次阅兵式上亮相的红旗-29,则展示了我们在拦截技术上的另一项突破。 这种新型导弹能够以纯动能高速撞击方式摧毁目标,真正实现了“用一颗子弹击中另一颗子弹”的能力。 它的出现,意味着我们有了拦截太空中最难以预测目标的能力。 红旗-29的研制过程面临了无数技术挑战。 太空中拦截目标不像在地球上,需要考虑太阳辐射压、小行星不规则引力场等各种复杂因素。 我国科研团队依靠超级计算机模拟了上千种场景,最终攻克了这一技术难关。 我国的小行星防御计划从设计之初就秉持开放合作理念,向全球发出技术协作邀请。 这与国际上其他太空强国的做法是一致的。 毕竟,小行星威胁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需要各国携手应对。 支撑这一计划的,是我国日益完善的近地天体监测体系。 从紫金山天文台到冷湖观测站,多个地面站点组成了监测网,结合新型雷达的成像能力,可以实现对太空中小行星的早期预警。 这项技术的意义远不止于科技层面。 当我们夜晚仰望星空时,知道有人正在用我们想象不到的技术,守护着这片天空下的安宁。 这种安全感,不是靠喊口号喊出来的,而是靠实实在在的技术实力支撑的。 我国航天工程师们正在构建一个多层次的行星防御体系,从地面监测到空间拦截,从动能撞击到新型技术探索,为地球提供全面保护。 这项事业不仅体现了我国的科技实力,更展现了我国对全人类安全的责任担当。 参考:鲁网——首次亮相的红旗-29,可大气层外中段拦截洲际导弹,世界领先!
对华核打击彻底无效!红旗29不仅能拦截洲际导弹,还能摧毁美军星链和GPS央视官
【2评论】【6点赞】
A1
赞,行星防御。
用户10xxx61
按照我的粗浅理解:沿着星体自传方向,速度决定轨道形态。开过车的都知道:化学燃烧效应,低速大扭矩(缸径比更大,压缩比更长),做功更充分。是不是应该从小行星后方贴上小行星后,间歇性开启发动机做功,可以更有效改变小行星轨道?
用户10xxx67
成熟低价批量生产20马赫导弹的难度相比不太计较成本撞击小行星的难度高几个数量级!
米兰
笑 看无奈
要有赶上它的速度才是难点。
相信科学的刘禅
“这些巨石以每秒数十米的速度飞向宇宙深处”这速度和我家汽车是一个等级。[滑稽笑]
用户16xxx50
这石头飞的快嘛,每秒数十米!一个小时才200公里!
相信科学的刘禅 回复 09-12 22:16
无知者无畏。[抠鼻]
永明
为什么要撞击呢?装一个反推发动机登陆反推不更好吗?还不会造成大量太空垃圾
大爷还是大爷 回复 09-12 21:06
你上去一脚给它踢飞不是更好?
熊光仪 回复 09-12 21:43
发动机需要大量燃料,而且不如撞击的冲量大生效快。
用户99xxx93
为以后的小行星采矿做准备。
相信科学的刘禅
“这些巨石以每秒数十米的速度飞向宇宙深处”这速度和我家汽车是一个等级,这就是我鄙视文科生的理由。[滑稽笑]
满城飞花
所谓的借力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