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史上北伐的成功率那么低?中国历史上,统一全国基本只有南征或北伐两种路径,而南征成功率远高于北伐是不争的事实。古代真正北伐成功的仅朱元璋一人,算上近代国民革命军也只有两次。这究竟为何? 北伐难,首先得看北方本身的优势,北方有大片平原和关中天险,地势一方面利于骑兵冲杀,一方面又能层层设防即便丢了几块地方,还有山西、陇西、河北这样的纵深作为缓冲。 而南方军队就没这个条件了,整个防线几乎就靠长江,一旦被突破,就很难再有第二道防线顶住,这样一对比,一个能打持久消耗,一个必须速战速决,胜负其实早就埋下伏笔。 说到底,北方的强项是骑兵,草原和西北出好马,河套、河西走廊这些地方能养出又高又壮的战马,非常适合作战。 而南方马种个头小,耐力和冲击力都不行,更适合拉货走山路,结果就是南军只能靠步兵和水军,一旦进入开阔地,就完全压不住北骑的冲击,兵种差距摆在这,北伐从起点上就输在硬件条件上。 再看路线,南北之间大概有三条正面战线,西边走四川汉中,中路是长江淮河一带,东边则是湘淮方向。 南军要往北打,几乎都得沿水路推进,因为补给全靠船运,但河道受季节影响大,夏季水流大还能继续推进,到秋冬枯水季直接就断了粮道。 如果短时间打不下来,战局马上陷入僵持,越往北,越耗不起,等到黄河一线时,北方的地理纵深和防御工事完全发挥优势,南军前进越远,后勤就越拉不动,很多北伐就是栽在这里。 反过来看北伐对南征的区别,局面完全不同,长江虽是天险,可真要让北方大军一次成功渡江,南方几乎就全线崩溃,历史上晋灭吴、隋灭陈,都是这一套路。 南方缺乏纵深,所以只能赌长江一线能守住,可这种防线只要出一个口子,就根本没法稳住全局,也就是说,南征出手快狠,往往能一锤定音,而北伐就像拉长的苦仗,稍有拖延,南军必败。 朱元璋的北伐能算一个特例,他没有选择正面和关中死磕,而是先拿下山东,再压向河北,当时北方内部还乱,山西和关中各自为政,这才给了他机会。 能赢,也更多依赖于政治裂缝,而不是彻底改变了南方北伐的宿命,所以他成功不能算是一般规律,而是凑巧遇到了时机。 到了唐宋以后,局面开始变化,经济和人口逐渐集中到江南和巴蜀,南方手里的筹码越来越多,只是那时骑兵优势还没有完全消失,所以南军想北上依然难。 直到火器大规模使用,骑兵的优势削弱,战马的重要性下降,南北之间的差距才慢慢被拉平,这个时候,南方才终于在军事条件上找回一些公平。 进入近代,铁路、蒸汽船这些新条件出现,补给不再完全依赖水路,战场上依靠枪炮,战马已经靠边站了。 这时,国民革命军的北伐才得以完成,可以说,到了这个阶段,南军终于摆脱了几千年来受制于战马的局面,南方才能真正把北伐走通。
为什么历史上北伐的成功率那么低?中国历史上,统一全国基本只有南征或北伐两种路径,
芸霄记史
2025-09-13 14:37:29
0
阅读: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