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浙大高材生李红涛被警察逮捕,然而让所有人不敢相信的是,他竟然趁着警察吃饭的时候,慢慢挪到对方看不到的角落,毫不费力的便把手铐打开,随后气定神闲的走出了公安局…… 1993年底,昆明第一看守所里,死刑犯李红涛的行刑通知已经下来,七天内就要执行。 可谁也没想到,短短一个月后,他不仅没被处决,反而戴着老花镜在监舍里画起了电机图纸,这个曾经让警方头疼的越狱高手,竟靠一项发明改写了自己的命运。 说起来,李红涛的人生本该是另一番模样。 1966年他在湖北出生,14岁就拿了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第二名,后来考上浙江大学电子系,学的是无线电技术,毕业还被分配到昆明的工厂当技术员。 可婚后没几年,他因为婚外情离了婚,情绪低落时又被同学拉着合伙开公司,缺资金的他竟动了歪心思。 他伪造银行印鉴,先是骗了8万,再想骗10万时被抓了。 可这小子心理素质出奇地好,1992年4月被带到公安局那天,趁民警去吃饭,他悄悄挪到监控死角,用根铁丝就把手铐撬开,大摇大摆走出了大门。 他逃到贵阳,跟奥迪车主聊了几句就记住钥匙形状,自制工具偷了车,翻车后又偷了辆警车开回昆明见情人,最后还是被警方抓了回去。 关在看守所里,他嫌案子拖得久,又拉着两个狱友挖墙越狱,逃出去还不忘给办案民警打电话炫耀,说“你们还是没看住我”。 第二年,他在柳州第三次被捕,1993年11月,法院以诈骗、逃脱、盗窃三罪并罚,判了他死刑。 拿到判决书那天,李红涛没崩溃,反而跟管教说:“我想做个无刷电机,国内现在还没这个技术,再给我次机会。” 看守所的人商量后,真的腾出一间小监舍给他当实验室,可里面除了一张旧桌子、几把钳子和一些从废弃电器上拆下来的零件,啥像样的设备都没有。 李红涛没抱怨,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画图纸,铅笔芯用得飞快,一张纸改了又改,密密麻麻全是公式和线路图。 一开始,电机连启动都困难,他发现是线圈绕制的匝数不对,可没有专业工具,只能用手一圈圈数着调整,有时候绕到一半线断了,就得从头再来。 有次他熬了个通宵,把线圈重新绕好接上电,电机转了没两圈就停了,拆开一看,是电容被烧坏了。 看守所里找不到合适的电容,他就把几个小电容串联起来凑合用,可稳定性始终不行。 眼看行刑的日子越来越近,李红涛急得满嘴起泡,却没停下手里的活,他把之前画的图纸全摊在桌上,逐行检查电路逻辑,连一个细小的焊点都不放过。 就在这时候,云南省电器科学研究所的孙尔云专家听说了这事,主动来看守所见他。 孙专家拿起李红涛的图纸翻了半天,指着其中一段线路说:“这里的相位角设计有问题,电流通不过去,电机自然转不起来。” 还从包里掏出几个新的电容和电阻,递给李红涛:“你试试用这些零件,调整一下线路布局。” 1993年12月31日,距离新年只剩几个小时,他深吸一口气合上电闸,只见电机的转子先是轻轻动了一下,接着慢慢加速,平稳地转了起来,没有一点杂音。 在场的管教和狱友都看呆了,李红涛盯着转动的电机,眼圈一下子红了,这不仅是电机转了,更是他的命,也跟着转活了。 孙尔云连夜写了份暂缓执行的报告,送到云南省高院,省高院看完报告,又派专家核实了电机的技术价值,最终决定不执行死刑。 1995年3月,法院正式把李红涛的死刑改成死缓,当狱警帮他卸下戴了471天的脚镣时,他摸着脚踝上的印子,说了句“谢谢”。 后来这项“无刷电励磁电机”还拿到了第五届中国专利发明博览会金奖,成了当时国内电机领域的一项重要突破。 从那以后,看守所特意给他配了更好的实验工具,他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几乎都泡在实验室里,不仅改良了无刷电机,还琢磨起其他技术。 2000年,他一口气申请了3项发明专利和3项实用新型专利,法院因为他的重大立功表现,给减了两年刑。 2002年,他又主动提出改良防越狱系统。 花了三个多月,把电子监控和数据记录结合起来,新系统能实时盯着每个监舍的动静,还能自动留存记录,昆明第一看守所靠这个系统,直接评上了全国20家模范看守所之一。 2009年,李红涛刑满释放,改名叫杨红俊。 走出监狱大门那天,他手里攥着一叠专利证书,多家企业早就等着聘他做技术顾问,他选了一家专注电机研发的公司,继续做自己喜欢的事。 后来有次行业讲座上,李红涛说起这段经历,语气很平静:“那时候我才明白,看守所给我的不只是一间实验室,更是一次改过的机会,是愿意相信我的人救了我。” 他还对着台下的年轻人说:“聪明不是用来钻空子的,用错了地方,再大的本事也会变成害自己的刀,我花了十几年才懂这个理,希望你们别走我的弯路。” 是啊,他曾经用天赋挑战法律,差点摔进万丈深渊,可最后还是靠这份天赋,加上旁人的信任和自己的悔改,一步步走回了正途,活成了不一样的样子。
1992年,浙大高材生李红涛被警察逮捕,然而让所有人不敢相信的是,他竟然趁着警察
在下雒无畏
2025-09-13 15:29:16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