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16岁的白薇与婆婆吵嘴,丈夫居然抡起凳子砸在她背上,婆婆见她倒下,扑

千百年一叹 2025-09-13 20:09:51

1909年,16岁的白薇与婆婆吵嘴,丈夫居然抡起凳子砸在她背上,婆婆见她倒下,扑上去咬断了她的脚筋!白薇好不容易才逃回到娘家,谁知父亲却呵斥道:“不要脸的东西,滚回你婆家去!” 白薇出生于1893年,那时清朝已显衰败迹象,她家在湖南资兴本是小康书香门第,父亲黄晦曾中秀才,还去日本求学,加入同盟会,家里一度有先生教她识字,她天资聪颖,学业进步快。可父亲重男轻女,对女儿的教育虽不阻拦,却从不真正重视,认为女孩终归要嫁人。 六岁时,家道急转直下,债台高筑,母亲因打击过重离世,父亲无力维持,将年幼的白薇卖给邻村一户寡妇家。那寡妇丈夫早亡,留了些田产,日子过得比一般人家宽裕,她有个儿子,年纪渐长,便出钱买白薇做童养媳,从小伺候。这在当时农村常见,女孩多被视为货物,换取一时喘息。白薇就这样离开了熟悉的环境,步入未知的苦难。 回到娘家,白薇本以为能得到父亲庇护,谁知父亲见她伤重,却斥责她不守妇道,命令她立即滚回婆家,不许多留。父亲的态度源于旧礼教思想,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离婚或逃婚被视为耻辱。他不顾女儿的惨状,甚至不闻不问伤情,就要赶她出门。这反映出父权社会对女性的漠视,亲生父亲竟成帮凶。白薇多次求饶无效,正当绝望之际,舅舅突然到来。舅舅听闻详情,心生怜悯,决定带她走。先安置在家养伤,舅舅还出钱赔了婆家一笔银子,父亲顺势同意断绝关系。从此,白薇与父亲形同陌路。这舅舅的介入,如同一缕光亮,改变了她的轨迹。 伤愈后,舅舅送白薇进衡阳第三女子师范学校,她勤奋学习,成绩优异,很快适应校园生活。学校环境让她接触新思想,渐渐摆脱旧习。可好景不长,婆婆得知她在校,又带人上门闹事,声称赔钱不足,要强行带走她。白薇躲在校内,舅舅和老师出面阻拦,争执一番才打发走婆婆。这次事件让她警醒,留在国内难保平安。她与舅舅及老师商议,决定远走他乡。通过各种渠道,她筹措路费,1913年乘船抵达日本东京,开始留学生活。初到异国,语言不通,经济拮据,她打零工维持,洗衣做饭换取温饱。但她坚持自学日语,进入御茶水高等女子师范深造,毕业后获文凭。这段经历磨炼了她的意志,也让她看到女性独立的可能。 在日本,白薇的才华逐步绽放。她课余开始写作,记录对自由和人生的感悟,手稿投给出版社,很快被赏识。第一本书出版后,读者反响热烈,她由此步入文坛,成为知名女作家。她的作品多涉女性命运和社会不公,笔触犀利,深受欢迎。 鲁迅曾赞她为“仙女作家”,认可她的文学价值。回国后,她继续创作,加入文艺圈,与胡适、周作人等交往密切。但她的感情路坎坷,自称“三无”女人:生无家,爱无国,死无墓。晚年她历经战乱,流离失所,1987年逝世于北京,无子女,无墓碑。这一生虽多磨难,却以笔为武器,争取女性尊严。

0 阅读:65
千百年一叹

千百年一叹

历史长河中的悲欢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