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冯德莱恩这个提议获得通过,她将名垂欧盟历史!她提议,废除欧盟外交决策全体一致原则。也就是说,她要动摇欧盟的基石,将欧盟连根拔起。看来,欧盟未来要悬了! 要先搞明白,现在欧盟的规矩是啥样。 按照《里斯本条约》里写的,只要是涉及外交、国防这种大事,27个成员国必须一个个都点头,哪怕是卢森堡、爱沙尼亚这种小国家,只要说一句“不同意”,这事儿就彻底黄了。 这规矩看着挺死板,可这么多年欧盟能凑在一块儿,靠的就是这个——毕竟欧洲国家大小差太多,德国、法国手里资源多,想干的事儿跟那些小国家肯定不一样,全票通过虽然慢,但能保证每个国家的声音都有人听,尤其是小国家,不至于被大国压着走。 那冯德莱恩为啥非要改这个规矩?说起来都是这些年攒下的糟心事。从之前的难民危机到现在的俄乌冲突,欧盟每次想抱团干点啥,都卡在“全体一致”上。 就说对俄罗斯的制裁吧,匈牙利因为家里的能源大多靠俄罗斯供应,好几次都用否决权卡脖子,搞得欧盟这边想统一行动,结果每次都得磨半天,最后拿出的方案也打了折扣。 希腊的能源部长之前就急得直嚷嚷:“欧洲老百姓现在日子都不好过,不少企业都快撑不下去了,可欧盟还在那儿没完没了地辩论,啥正经事都办不成!” 后来特朗普又回了白宫,美国对欧洲的态度忽冷忽热,一会儿要欧洲多掏钱搞防务,一会儿又在贸易上给欧洲使绊子,欧洲人这才真慌了——再这么低效下去,以后在国际上都没人把欧盟当回事儿了。 其实冯德莱恩早就在琢磨这事儿了。2019年她刚当上欧盟委员会主席的时候就说过,要是不用事事都等27个国家全同意,欧盟办事能快一大截。 这几年的危机更是把这个问题越逼越近,就拿帮乌克兰来说吧,明明大部分国家都想多给点援助,偏偏总有那么一两个国家跳出来反对,好政策拖来拖去落不了地。 德国总理朔尔茨去年还专门写文章说,要是不把“一票否决”给取消了,欧盟在现在这种大国竞争里根本没话语权。 可这事儿哪有那么容易?那些小国家能愿意吗?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早把话撂那儿了,说这改革就是要削小国的权。 2022年欧洲议会好不容易通过个决议,说要研究改条约的事儿,结果立马有13个中小国家站出来反对。这些小国心里比谁都清楚,“全体一致”看着麻烦,却是他们保护自己利益的最后一道坎。 就像匈牙利,靠着否决权好几次保住了和俄罗斯的能源合作,真改成多数投票,以后德国、法国说啥就是啥,他们哪儿还有说话的份儿? 更有意思的是,冯德莱恩想改这个“全体一致”原则,自己还得先过这一关。按照欧盟的规矩,要改《里斯本条约》,必须27个成员国全点头才行。 有懂行的人就说,就算最后真能改,估计也得加一堆“例外条款”,这个国家可以不遵守这条,那个国家能享受特殊待遇,到时候可能比现在还乱,反而更难办事。 这事儿其实是欧盟自己的老毛病爆发了。一方面,它想在国际上有分量,就得抱团行动,办事效率得提上来;可另一方面,要抱团就得有人让步,尤其是小国家,得牺牲一部分自己的利益。 这些年欧盟扩得太快,27个国家背景差得太远,有的富得流油,有的还在挣扎;有的跟美国走得近,有的还得靠俄罗斯的能源过日子,想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本来就难。 之前英国脱欧已经给所有人敲了警钟——要是处理不好成员国利益和集体行动的关系,真有可能把欧盟给拆了。 现在冯德莱恩这提议一出来,两边吵得不可开交。 支持的人说,这是欧盟自救的唯一机会,再不改就真要被时代甩在后面了;反对的人则警告,这么改会让欧盟变成大国的“游乐场”,小国彻底没了立足之地。 博雷利最近采访时说,他最遗憾的就是欧盟在中东问题上没法拿出统一立场,这话里其实满是无奈——全欧洲人都知道现在这情况不行,可就是没个好办法。 要是这提议真能通过,冯德莱恩说不定真能在欧盟史上留下名字,成了帮欧盟“重生”的人;可万一搞砸了,把成员国之间的矛盾全挑起来,那她可就成了拆欧盟的“罪人”。 毕竟这改革就像给一个27人的合唱团换指挥,调得好能唱出好歌,调不好就是一锅乱粥。以后再遇到大危机,欧盟是能快点拿出办法,还是会因为吵得太凶彻底散架,现在谁也说不准。 但有一点肯定的是,欧盟现在已经站在十字路口了,不管选哪条路,都得赶紧做决定了。
欧盟现在最怕的是什么?不是解体,也不是分裂。是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辛辛苦
【14评论】【4点赞】
♂福到了♂
欧盟和北约一样,各怀鬼胎,不会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