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一小学生自带餐具去学校食堂打饭,结果,食堂拒绝给他打饭,说没有用学校统一的餐具,小孩就真的没有吃上饭,整整饿了一天,连续 3 天回家吃饭都是狼吞虎咽,才让家长意识到不对劲! 孩子扒拉米饭的速度快得吓人,筷子在碗里搅来搅去,嘴角沾着米粒也顾不上擦,妈妈递过去的汤碗没两分钟就见了底,往常要哄着才肯多吃一口的青菜,那天竟主动夹了满满一筷子。 黄先生蹲在孩子旁边,看着他鼓鼓的腮帮子,突然想起这几天孩子书包里的卡通饭盒总是空着回来,早上装进去的小番茄晚上还安安静静待在里面,当时只当是孩子挑食,没往深处想。 “崽,学校的饭不好吃吗?” 黄先生尽量让语气听起来轻松,孩子却猛地停了筷子,眼神往旁边瞟,手指抠着桌布上的花纹,过了好一会儿才小声说,食堂阿姨说饭盒不对,不给打饭,同学分了半块馒头,不够吃。 这句话像根针,扎得黄先生太阳穴突突跳,他记得开学家长会那天,校长在台上拿着统一餐具的样品说 “自愿选择,不强求”,台下好多家长点头,他还跟旁边的家长嘀咕 “这政策挺人性化”,哪想到转头就变了样。 孩子说,第一天被拒时他站在打饭窗口前,攥着饭盒的手都出汗了,阿姨嗓门挺大,说 “说了要统一的,你这不行”,后面排队的同学催,他就赶紧躲开了,一整天肚子都在叫,数学课上盯着黑板上的数字,总觉得像面包。 第二天他特意早点去,想跟阿姨好好说,可阿姨忙着打饭,头都没抬就摆手,“说了不行就是不行”,他不敢再问,缩到角落看着同学端着餐盘经过,有个同桌偷偷把自己的鸡腿塞给他,他攥着鸡腿,烫得手心发红也没舍得吃。 黄先生打通班主任电话时,手都在抖,班主任在那头沉默了好一会儿,说 “我真没接到通知”,还说早上看孩子趴在桌上,还以为是没睡好,现在想来,怕是饿的。 后勤老师来电话时,语气挺软,说 “是食堂执行出了偏差”,保证以后不会了,可黄先生追问 “那这三天孩子饿肚子怎么算”,对方却支支吾吾,说 “会跟食堂阿姨强调沟通方式”。 其实教育部 2024 年发布的《中小学学生餐营养与安全管理指南》里写得明明白白,“学校应保障学生就餐权利,对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提供合理便利”,这里的特殊需求,不就包括家长对餐具卫生的担忧吗? 某儿童医院 2023 年的一项调查显示,6-12 岁儿童长期午餐摄入不足,可能影响注意力集中度,严重的还会让生长发育滞后,想想孩子饿着肚子上课的那三天,黄先生心里就像堵了块石头。 你们学校的餐具管理是怎么弄的?遇到这种情况,老师会及时跟家长沟通吗? 相关内容参考教育部 2024 年《中小学学生餐营养与安全管理指南》及某儿童医院 2023 年儿童营养调查报告。
湖南江永,一名小学生回家后吃饭狼吞虎咽,家长觉得不对劲,明明在学校都吃了,怎么到
【73评论】【3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