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遏制农村高额彩礼?中央农办这场交流会释放积极信号 “万紫千红一片绿”“三斤三两”……结婚本是人生大喜事,可一些农村地区的彩礼动辄几十万元,成为压在农民头上的一座“大山”。 近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部分省份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整治经验交流会,释放出推进农村高额彩礼综合整治落地见效的积极信号。 近些年“天价彩礼”整治成效如何?陋习为何难消除?下一步如何攻坚?“新华视点”记者进行了深入调研。 局地见成效:上涨势头得到遏制 中央农办有关负责人在经验交流会上表示,针对农村高额彩礼突出问题,我国在宣传引导、婚俗改革、婚恋服务、打击婚托婚骗等方面综合发力,推动局部地区彩礼上涨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可彩礼这东西,哪是一句“遏制”就能轻松放下的? 它背后拴着老一辈的面子、年轻人的婚姻焦虑,甚至一个家庭的尊严。 数字再漂亮,不如老百姓真正放下心头那块石头。 为什么越是偏远村落,彩礼反而越高? 光喊“移风易俗”远远不够。 很多家庭指望这笔钱养老、防病、帮儿子娶亲。 它不是贪心,是现实逼出来的自我保护。 有些地方搞“红黑榜”、成立婚介协会、组织集体婚礼。 想法挺好,但若只做表面功夫,反而让老百姓更反感。 婚恋不是任务,风俗不能靠强制扭转。 我们得看清,彩礼只是表象,深层次是保障缺失。 农村社保不完善,重男轻女思想仍在,年轻人外流导致婚姻市场失衡…… 这些不断推高彩礼的价码。 整治高额彩礼,不能光靠“管”,更要“疏”。 比如发展乡村经济、完善养老体系、提升女性地位。 让父母不再为女儿远嫁而恐慌,让儿子娶亲不再等于“掏空家底”。 别忘了,婚姻的本质是感情,不是买卖。 当我们谈论彩礼时,我们其实在谈论如何让每个人结得起婚、爱得起人。 这需要时间,更需要整个社会的善意和行动。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评论区讨论。婚恋彩礼
河南信阳最近出了一桩让人直呼“离谱”的案子:一对恋爱三年的情侣,因为彩礼谈崩分了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