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一女孩14岁时骑电动车不慎撞到人,事后被伤者告上法庭,可因父母离异,家境并不

爱跳舞的王大姐 2025-09-16 10:40:30

浙江一女孩14岁时骑电动车不慎撞到人,事后被伤者告上法庭,可因父母离异,家境并不好,3.1万元的赔偿仅到位8000元,但女孩却一直记挂此事,开始外出打工攒钱,6年半后将仅有的2万,全部赔偿给伤者,可距离执行金额还差3000元,不料,伤者随后的举动,却女孩感到很意外。 这个姑娘那时候才14岁,刚上初中,骑电动车可能也没注意,一不小心就撞了人。事故发生后,法院判了她家赔3万1,可她父母早就分开了,家里条件也困难,东拼西凑只拿出8000块。这笔债就像块石头压在她心里,从小背到大。 她之后就去打工了,在餐馆端过盘子,在厂里做过手工,发薪日最惦记的不是买衣服化妆品,而是赶紧存下一笔。六年多下来,她硬是从牙缝里省出两万块钱,一分不留全拿去还了债。 其实法律上,这类事故的赔偿责任通常先由监护人(父母)承担。如果未成年人有个人财产,则应先从其个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女孩当时14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侵权责任应由监护人承担。 让人没想到的是,看到她这么守信,伤者居然做了一个决定:剩下的3000块钱,不用她还了。不仅明确表示免除债务,可能还安慰她“好好生活,过去的就过去了”。女孩听到之后简直不敢相信,压在心里这么多年的大石头,终于被挪开了。 这件事看起来是个温暖的结局,但背后却有不少值得讨论的地方。为什么一个未成年人需要独自承担这么重的债务? 法律虽然规定监护人主要负责,但现实中,离异家庭、经济困难的情况并不少见,赔偿执行可能遇到困难。 也有人觉得,伤者后来免债值得称赞,但一开始告一个14岁孩子且坚持执行全部赔偿,是不是有点太严格了?尤其是对方明明家境已经非常吃力。事故责任固然要负,但对待未成年人,是否应该更多考虑实际履行能力和社会救助机制的补充? 这个女孩真的了不起,六年半里没逃避、没抱怨,就用最笨也最真诚的方式一点一点去还。她说“自己闯的祸总要负责”,这种担当比很多成年人都强。 而伤者最后的宽容,让一场事故从单纯的金钱赔偿,变成了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体谅。他看到了女孩的努力和真诚,选择用善意去回应善意,这事才有了暖心的转折。 如果类似的事件中,能有更完善的保险机制或社会救助渠道介入,是不是既能保障受害者权益,又不会让一个未成年人的生活被一场意外拖垮?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53

评论列表

冥月松间照清泉尸上流

冥月松间照清泉尸上流

2
2025-09-16 11:36

就是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在没有能力赔偿的时候更要遵守。好多只买了交强险的开车和飞一样,抢灯抢道,出了事就哭穷

猜你喜欢

爱跳舞的王大姐

爱跳舞的王大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