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全世界都在赌中国和美国究竟谁先撑不住,现在的情况是中国有货,美国有钱,可美国的钱买不到中国的货,中国的货也卖不出去,赚不了钱。 美国那边最近日子不好过,超市里的东西越来越贵,8月份的物价同比涨了2.9%,尤其是住房和食品,涨得老百姓直皱眉。按理说美国不缺钱,可偏偏想买的中国货要么进不来,要么贵得离谱。 就拿电动车来说,美国把关税一提再提,从25%直接涨到100%。结果呢?自己本土的电动车价格下不来,老百姓想买个性价比高的中国电动车都没门。更麻烦的是,美国欠的钱越来越多,国债都突破36万亿美元了。 为了应付这局面,美联储今年连续降了三次息,可通胀这头猛虎还是摁不住,说白了,就是印的钱太多,东西却没那么多,可不就越买越贵嘛。 这边美国消费者急着买便宜货,那边中国的工厂也在发愁,有些原本做美国生意的企业,订单说停就停,上海有家针织厂,四月份刚停了美国订单,五月份又得连夜赶工,就因为客户急着要货,连集装箱都订好了。这种忽冷忽热的情况让企业很难受。 广东有家做音响的厂子,四月份积压了六个货柜的货,价值四十多万美元,老板急得团团转。好在这种情况没持续太久,中美经贸会谈后,美国那边的订单一下子涌了过来,集装箱预订量暴涨了近300%。可即便这样,企业心里还是没底,谁知道关税政策会不会又变呢? 不过中国这边也不是坐以待毙,美国市场不好做,那就换个地方卖,今年对东盟国家的出口增长了13.4%,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更是涨了9.6%。山东有家石油设备企业,专门针对中亚地区的气候特点改造产品,今年销售额直接涨了四倍。 赣州的头盔厂也把目光转向了新兴市场,之前停掉的美国订单刚恢复,新的海外订单又排到了下半年。这种灵活转换的本事,让中国出口整体逆势增长,全年突破了25万亿元。 全球供应链这两年也被搅得乱七八糟,美国想把订单从中国转到越南、墨西哥这些地方,可哪有那么容易。越南的工厂就算24小时不停工,也接不住中国供应链的量。结果就是,美国企业要么忍受更高的成本,要么就得等着交货。 有数据显示,2024年中美贸易额其实还涨了,达到6882.8亿美元,这说明什么?两边的生意还是得做,只是成本更高了,效率更低了。 中国这边也在想办法,光靠出口不行,那就扩大内需,今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长4.8%,在主要经济体里算是相当不错的了。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帮企业找新市场,促消费。效果也慢慢显出来了,老百姓的信心回来了,企业订单也多了起来。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出口逆势增长,成了新的增长点。 现在的局面就像一场拔河比赛,美国那边通胀压不住,债务高企,想通过加税逼企业回流,结果反而让自己的消费者买单。中国这边虽然面临外部需求波动,但通过开拓新市场、扩大内需,日子过得还算稳当。 IMF预测美国今年增长2.8%,中国虽然没具体说,但前三季度4.8%的增速已经很亮眼了。 全球都在看这场较量,美国的问题在于钱太多货太少,中国的问题在于部分市场受限,但说到底,经济这东西讲究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美国超市里少了中国货,货架就空了一块;中国工厂少了美国订单,机器就闲了下来。 最近美国订单又开始回流,说明市场规律终究拗不过,毕竟老百姓想要便宜好货,企业想赚钱,这些基本需求不会因为关税政策就变了。 所以说,这场所谓的“谁先撑不住”的赌局,可能压根就没赢家,真要比的话,就得看谁能更快适应变化。美国要是一直抱着关税不放,最后只会把自己的消费者和企业逼得更难受。中国要是能继续拓展新市场,把内需做起来,日子只会越来越好过。 眼下这拉锯战还得持续一阵子,但有一点很清楚:谁能让商品自由流动,让企业安心做生意,谁就能笑到最后。
美国人后悔了,短短十几天的时间,美国对华出口生意基本被别国瓜分了,中国已经不买美
【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