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不少人还没反应过来,其实在“9·3”阅兵之后,中国经济已经迎来了一个转折。简

地球仪暗战 2025-09-16 15:26:36

可能不少人还没反应过来,其实在“9·3”阅兵之后,中国经济已经迎来了一个转折。简单来说,就是从这一天起,我们的经济策略从“防守”切换到了“进攻”。 为什么这么讲?过去几年,外资开始明显加码买中国资产,民营企业家重新出现在中央经济会议上,军工技术向民用领域的转化也在提速。 国际上的反应更有意思,阅兵过后,美国那边立刻抛出“合作”姿态,防长表态要避免对抗,总统讲话里少有地展现了友好。 与此同时,不少国际媒体和投行重新评估中国市场的价值,通过北向资金流入A股的动作频频,甚至韩国投资者也在有计划地布局中国资产。 这种底气并不是一夜之间蹦出来的,而是从2016年开始一步步累积的。 那年南海局势紧张,高层下了决心:必须在有限时间内让国力全面升级。 能源上,大规模的光伏、风电、水电项目陆续落地,光伏发电能力翻了好几倍,风电水电也同步猛增,不仅削弱了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也减少了西方在能源上的掣肘。 科技上,研发投入不到十年就翻了两倍多,芯片、汽车、飞机、光刻机等领域陆续突破,很多被卡的技术难题被攻下来。 军工领域的成果在阅兵中一览无遗,从导弹到无人机背后都是完整的产业链,这些能力也能反哺经济。 不过,资源长期往安全领域倾斜,副作用就是民用经济的速度放慢。 今年开始,情况变了。不论是政策还是市场,都在表明资源配置正转向民生和产业升级。 场景很像90年代,那会儿国内环境稳定,经济集中冲刺,结果是多年高速增长。 未来要修复经济,大概率会走财政收紧+刺激消费的路子,同时慢慢化解过剩产能和债务泡沫,这不是一两年的事,日本当年用了十多年。 总之,未来三到五年,就是难得的窗口期。如果国际局势稳定,国内政策持续扶持消费和民企,中国经济很可能会迎来新一轮上涨。 但机会不会永远等人,如果结构病久拖不治,这波红利可能转瞬即逝。

0 阅读:174

猜你喜欢

地球仪暗战

地球仪暗战

用地图解析大国角力,谁在改写世界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