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77年春,宰相元载被抄家时,从其家中搜出6万斤胡椒。唐代宗李豫得知后,怒喝:“这个老贼,竟把国库当成私库!”随即,代宗下令处斩元载满门男丁,女眷进宫做苦役可免于一死。 元载出身贫寒。史书记载他 “少孤,家贫,以经术进”。早年为赶考,他徒步数千里到长安。在长安南郊的破庙里,他啃着冷馒头苦读。 唐玄宗天宝初年,元载因精通道教典籍,被召入翰林院,从此踏上仕途,一路升迁。 安史之乱时,元载随唐肃宗前往灵武。他上奏的策略合肃宗心意,被擢升为户部侍郎。 唐代宗即位后,元载又因 “智除鱼朝恩” 立功,得以拜相,成了朝堂上权倾一方的人物。 鱼朝恩专权时,独断朝纲,代宗对此很是头疼。元载为表忠心,连续三晚深夜入宫,与代宗密谈。 史载他献策:“宦官握兵,如虎在柙,非诱而杀之,祸必滋蔓。” 代宗同意后,元载设计将鱼朝恩诱至中书省,以 “赐宴” 为名灌醉他,随后将其绞杀。 此事解了代宗的心腹之患,却让元载变得骄横。之后,元载开始独揽朝政。只要有人反对他,都会被贬黜。 他的贪婪,在唐代笔记中多有记载。《唐国史补》写道:“元载败,籍其家,胡椒八万斛,他物称是。” 在唐代,胡椒十分珍贵,被称为 “黑色金子”。当时胡椒产自西域,经丝绸之路运来,一两胡椒能换百匹绢帛。 元载把胡椒当作 “硬通货”,藏在地窖里,与金银珠宝放在一起。 元载的府邸也极为奢华。据《旧唐书》记载,他在长安有两处宅子,一处在平康坊,一处在永宁里。 平康坊的宅子,厅堂宽敞,雕梁画栋。后园引曲江水,造了人工湖。湖里建了水晶亭,亭壁镶嵌夜明珠,到了晚上和白天一样亮。 永宁里的宅子,楼台连在一起,几乎占了半条坊巷。宅中藏娇阁里养着百名歌姬,她们都穿绡衣、系玉带,连宫中妃嫔都比不上。 元载的奢靡,代宗早有察觉,还曾隐晦劝诫他。一次召见元载时,代宗指着他腰间的玉带说:“此物太重,恐累卿身。” 元载却笑着回答:“陛下赐臣此带,是让臣系紧腰带,为国分忧。” 这番话当时被传为 “忠直” 之言,如今看来,不过是掩盖贪婪的借口。 代宗的耐心终于被耗尽。公元 777 年三月,代宗任命御史大夫李卿为钦差,率领禁军去抄元载的家。 士兵打开地窖时,胡椒的辛香直冲上天,熏得人睁不开眼。 更让人震惊的是,元载私宅的密室里,还藏着龙袍玉带、帝王仪仗等僭越之物。这些物证,坐实了元载 “谋逆” 的罪名。 审讯时,元载的供词更让人心寒。他承认收过西域商人的贿赂,为他们的胡椒进口提供便利。 他还与地方节度使勾结,私运官盐换胡椒。最让代宗痛心的是,元载竟把该发给边军的军粮,卖给商人换胡椒。 这些军粮,本可以养活十万戍卒三个月。 行刑那天,长安城里的百姓都出来了,街上挤满了人。元载被押到东市,临刑前突然仰天大笑,说:“我今日死,非因贪墨,乃因功高震主!” 这话传到代宗耳中,代宗拍案怒道:“功高?他的功是除奸,可他的过是祸国!” 随后代宗下令,将元载的三子一孙全部处斩,女眷没入宫中做奴。 元载的妻子王氏,出身河东望族。她曾劝元载收敛,却被元载斥骂:“妇人之见,安知天下事!” 如今,王氏穿着粗麻囚衣,在掖庭宫舂米。每到深夜,她都能听见隔壁元载幼子的哭声。那孩子才七岁,临刑前还哭着要父亲抱。 元载死后,代宗让人清点他的家产,发现胡椒实际是六万斤,并非传闻的八万斤。 少的两万斤,是元载的管家在抄家前夜偷偷运走的,换了五百匹西域良马。后来,这些马成了代宗赐给郭子仪的坐骑。 元载倒台后,长安上下一片震动。有人为他惋惜,有人觉得解气,更多人在思考:一个寒门子弟,怎么从清廉能臣变成了巨贪? 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评论:“载之败,非独贪也,乃骄纵不可制。” 要是元载在铲除鱼朝恩后能急流勇退,或许能在青史上留名。可他偏要追求更高的权势,最终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那六万斤胡椒,是元载贪欲的证明,也是大唐盛世下的隐患。 代宗处死元载后,曾对身边人说:“朕非恨其贪,恨其不诚。” 这 “不诚” 二字,道尽了帝王对臣子的要求。
一天,乾隆质问和珅:“我给你十万两修御花园,你到底贪了多少?”和珅吓得惊慌失措,
【2评论】【5点赞】
落花
朱元璋的义父可诚实了,贪了3000两,被妓女骗走了,都当众说了。最后不还是难逃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