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驻华使领馆9月17日写道:美国能源部部长赖特说:中国对全球安全构成的威胁与日俱增...... 美国这次算是在能源领域跟中国彻底摊牌了。当地时间 9 月 17 日,美国驻华使领馆发布的消息里,能源部长赖特说得明明白白:中国对全球安全构成的威胁越来越大,所以美国和盟友必须减少对中国能源产品的依赖,尤其是那些关系到经济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 这话听起来斩钉截铁,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背后藏着的是特朗普政府对中国新能源产业崛起的焦虑。 毕竟赖特本身就是石油大亨出身,从他今年年初上任后就一直鼓吹传统能源,甚至跟着特朗普再次退出《巴黎协定》,现在跳出来指责中国,说白了就是想借着 "安全" 的名义,遏制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优势地位。 可话说得再硬,现实却没那么容易如愿。赖特嘴上说要减少依赖,但美国能源系统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早就深不见底了。 就拿电池产业来说,美国 90% 的电池材料供应链都得靠中国支撑,厦门大学的专家早就指出,美国想从零开始建一套完整的电池产业链,包括材料、工艺、回收和人才,没个几年时间根本办不到。 更别说光伏和风电设备了,中国的产能占了全球 80% 以上,美国清洁能源转型根本绕不开这些设备。前段时间北美最大的清洁能源展 RE + 上,不少美国企业都在抱怨,特朗普政府加征的关税把他们坑惨了。 从中国进口的绝缘装置、从印度买的铜接头,关税最高的时候甚至涨到 125%,搞得企业连定价都没法稳定,有些储能项目直接就停了。 得克萨斯州的克塞纳电力公司老总说得实在,就算美国天天喊着制造业回流,变压器行业还是离不开中国的技术支持,现在面临 55% 的关税,企业日子难过得很。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嘴上喊着要减少依赖,可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实力摆在那儿,不是说断就能断的。 今年以来,比亚迪、宁德时代这些头部企业都在疯狂扩产,比亚迪在汕尾的项目建成后每年能生产 5088 万只动力电池,宁德时代还在青海追加投资扩产。 其实美国这套减少依赖的说法本身就矛盾重重。一方面特朗普政府想搞 "能源主导战略,另一方面却用关税把自己逼进了死胡同。《纽约时报》早就指出,加征关税不仅阻碍清洁能源发展,连传统化石燃料行业都被拖累了。 就拿光伏产业来说,美国从 2012 年就对中国搞 "双反" 调查,结果呢?中国光伏产品早就实质性退出美国市场十几年了,现在美国自己想发展太阳能,反而发现供应链跟不上趟。 这次赖特喊着要盟友一起行动,但欧盟那边根本没那么积极 —— 毕竟欧洲新能源市场对中国组件需求旺盛,真要跟着美国搞脱钩,最先受伤的是他们自己的能源转型计划。 要说应对这种贸易施压,中国早就有经验了。今年 4 月美国对华加征所谓 "对等关税" 后,中国立刻采取反制措施,结果双方折腾了一个月,还是得坐下来谈判,最后美方承诺取消 91% 的关税。 这说明什么?贸易战从来没有赢家,尤其是在能源这种全球性产业里。中国现在一方面夯实国内产能,另一方面在 CCUS 技术、碳市场这些领域积极探索,就是要在竞争中找到合作的空间。 就像厦门大学林伯强院长说的,全球能源转型根本离不开中国,美国搞关税壁垒只会削弱自己的产业基础。赖特现在放狠话,可能觉得中国会像某些国家那样服软,但他显然低估了中国新能源产业的韧性。 中国企业早就不是十年前的样子了,现在不仅技术领先,还在全球布局产业链。深圳正浩创新科技在欧美日都有运营中心,新能安科技的美国总监说得很实在,就算有关税影响,只要产品性能够强,美国企业还是离不开中国供应链。 毕竟特朗普政府一边想推动制造业回流,一边又要发展人工智能,这些都需要大量能源,离开中国的清洁能源设备,美国的能源需求缺口只会越来越大。 现在网上不少中国网民看到赖特的言论都觉得有点可笑,这不就跟之前威胁印度一样吗?想靠几句硬话就让中国放弃自己的产业优势,简直是异想天开。 从实际情况看,美国对中国能源产品的依赖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供应链的重建也不是喊口号就能完成的。赖特要是真以为靠施压就能让中国妥协,那恐怕要失望了。 中国新能源企业现在该扩产的扩产,该开拓新市场的开拓新市场,根本不会因为几句威胁就停下脚步。反倒是美国自己,要是真把关税搞到无法收场,最后受伤的还是美国企业和消费者,就像洁净空气工作组报告里说的,加征关税只会让能源更贵,破坏美国自己的能源安全。 在清洁能源这个全球合作的大领域里,搞对抗不如搞合作,可惜特朗普政府现在还没明白这个道理。
美国财长贝森特曾说道:“中国事实上并不想过来跟我们谈判,因为他们是世界贸易体系里
【72评论】【3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