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杜特尔特将迎审判大结局,这时候美国政府出手了。 国际刑事法院从2017年开始调查菲律宾的反毒战争,指控杜特尔特涉嫌反人类罪,因为那场运动中死了上千人。菲律宾政府本来退出罗马规约,但法院还是继续查。2023年,法院拒绝了菲律宾的上诉,坚持调查下去。到了2024年,事态升级,法院发出逮捕令。2025年3月11日,菲律宾当局在达沃逮捕杜特尔特,第二天就把他移交给海牙的国际刑事法院。这是法院历史上少见的抓前国家元首事件,标志着对菲律宾药战责任的追究进入新阶段。 杜特尔特被关在海牙拘留所,预审分庭安排确认指控的听证会,原定9月23日开庭。这次听证会是关键一步,要决定是否正式审判。杜特尔特一方辩称法院没管辖权,还说健康问题影响程序。但就在听证会快到的时候,美国政府动作频频。先是2025年2月,美国白宫宣布对国际刑事法院实施制裁,针对法院的活动。接着6月和8月,又加码制裁四名法院官员,包括两名法官和两名副检察官。其中两人正好负责杜特尔特案子的审理。这些制裁包括冻结资产和禁止旅行,美国国务院公开说,这是因为法院调查美国公民和盟友,觉得法院政治化了。 美国这么做,主要冲着自家利益和以色列去的,因为法院也在查以色列领导人和美国在阿富汗的事。但菲律宾是美国在亚洲的老盟友,两国军事合作紧密,有联合演习和援助。杜特尔特当总统时,虽然外交上摆荡,但联盟基础还在。美国没明说帮杜特尔特,但这些制裁客观上可能搅局法院程序。国际刑事法院批评美国干扰司法独立,说这损害全球正义。菲律宾国内反应两极,有些人支持杜特尔特,觉得美国出手是好事;有些人要追究药战责任,担心外部压力影响公正。 这个时机挺微妙,9月23日听证会本该是杜特尔特案子的转折点,美国的制裁让事更复杂。国际事件就这样,大国利益总夹杂其中,小国夹在中间。菲律宾作为美国伙伴,如果早点求援,说不定案子走向不一样。但现实是,法院坚持独立,美国也护自家底线,这场拉锯考验国际法的底线。 听证会原计划9月23日,但9月8日,预审分庭决定推迟,原因是杜特尔特的健康状况需要评估。他80岁了,辩方提了认知问题,法院同意查实。检察方反对无限拖延,要求年底前定健康事宜。现在案子暂停,焦点转到医疗专家评估上。专家要审报告和访谈,决定杜特尔特能不能参加程序。这延期让受害者家属等得着急,但也给辩方喘息机会。 9月18日,杜特尔特辩护团队又提交新证据和申请,包括临时释放请求。他们通知预审分庭,说有材料证明管辖权问题。法院在审这些东西,检察办公室也忙着回应。杜特尔特还留在海牙拘留,日常受限,等着下一步。菲律宾国内,政府信号软化,说可能合作,但没承诺转交更多人。国际上,人权组织推法院快进,觉得这是历史正义时刻。 案子还在预审阶段,没到正式审判。未来取决于健康裁决和证据审查,如果确认指控,就会进审判庭。那时候,可能牵扯更多证人和文件。杜特尔特如果健康过关,得面对药战细节指控,包括命令和责任链。菲律宾社会分裂加剧,支持者办请愿,反对者要推进审理。整个过程反映国际司法的艰难,大国干预和小国主权纠缠不清。
9月23日杜特尔特将迎审判大结局,这时候美国政府出手了。 国际刑事法院从201
淙淙谈历史故事
2025-09-18 23:43:2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