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美国和英国同时宣布了 2025年9月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和英国首相斯塔默共同宣布签署了一项名为《科技繁荣协议》的历史性合作计划。 这个消息一出,瞬间引爆全球舆论。两位领导人站在白宫玫瑰园,笑容满面地握手合影,背后是两国国旗交错林立。特朗普说这是“西方科技复兴的开端”,斯塔默则强调协议将“惠及每个普通家庭”。他们谈的是人工智能、清洁能源、下一代通信,还有半导体供应链重组。 可我们得擦亮眼睛看清楚。这份看似光鲜的协议,背后藏着不少值得警惕的信号。美国拉着英国搞技术联盟,明面上说“共同繁荣”,实则是在半导体、6G和AI领域构建排他性圈子。这不免让人想起几年前的美日芯片协议,当初也说是“合作共赢”,结果却是技术壁垒越垒越高。 数据不会骗人。过去十年,美英联合研发投入增长不到4%,而这次协议一口气承诺五年内追加200亿美元。钱往哪儿投?谁来决定?白宫新闻稿语焉不详,只反复强调“安全”和“领先”,这难免让人怀疑真实意图。 老年人可能还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星球大战计划”也是打着科技合作的旗号,最终却加剧了全球对抗。技术本该是人类共同财富,一旦被锁进小院高墙,就容易变味。咱们中国一直倡导开放包容、普惠共享的科技合作,正因为吃过闭门羹的亏,更懂得自主创新才是硬道理。 当然不必一味悲观。协议中提到联合研发抗癌药物和绿色能源技术,若是真能落到实处,倒是人类的福音。但关键在于执行过程是否透明公平,能否真正让各国共享成果而非独占技术。英国《金融时报》直接发问:“这到底是创新桥梁,还是科技铁幕?” 西方媒体已经开始热议。CNN说这是“新冷战的技术战线”,BBC则提醒“协议可能改写全球科技规则”。普通老百姓关心什么?无非是药价能不能降、手机信号强不强、电费会不会便宜。那些高大上的术语,最终要化成日常生活里的实惠才算数。 中国人向来欣赏真合作,反对假团结。咱们的航天站向全球开放,我们的5技术助力多国数字化转型,这才是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任何科技协议如果只服务少数国家、垄断大部分收益,终将失去人心。 历史不断告诉我们:科技自主才是底气所在。从“两弹一星”到北斗导航,从高铁驰骋到新能源领跑,中国靠的从来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别人搞小圈子,我们反倒要更开放;别人封锁技术,我们偏要创新突破。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一生要强的特朗普刚下飞机时,周围的人还私下抱怨英国的怠慢,竟然没有盛大的接机仪式
【6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