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台协会于2024年9月12日通过背景回复媒体的方式,公开表达了对中国大陆解读二战时期文件的看法。该协会发言人指出,中国试图通过扭曲《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和《旧金山和约》等文件,来支持其对台湾的行动。这些文件被指并未最终决定台湾的政治地位,而是被北京用来制造法律依据,以施压台湾。 这种表态被视为美国罕见重申“台湾地位未定论”,旨在反击大陆的叙事。发言人强调,这些二战文件仅是战时框架,并非锁定台湾归属的最终安排。美国国务院随后确认这一立场,表示中国大陆的表述完全错误,旨在胁迫和孤立台湾。该回应迅速引发各方关注,因为它直接挑战了长期以来对这些文件的历史共识。这种公开表态反映出美方在当前地缘形势下,对台湾议题的战略调整,试图通过历史叙事来维护其在印太地区的利益平衡。 国民党内部对这一事件的反应呈现出明显的分化。党主席朱立伦和副主席赵少康等高层人物,在事件曝光后保持沉默,没有通过任何公开渠道表达立场。这种回避被视为国民党一贯在两岸敏感问题上的保守策略,避免直接对抗美国以免影响党内团结或外部关系。 相比之下,国民党籍立委陈以信选择了主动回应。 他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声明,批评美国在台协会的发言不当,指出《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明确记录了战后台湾归属的安排,而《旧金山和约》虽未指定接收方,但后续的中美协防条约已确认了主权移转。陈以信的表态强调,这些文件不应被解读为“误判”,否则会制造不必要的混乱。他的回应被视为国民党内部少数坚持历史共识的声音,体现了党内对两岸关系原则的坚守。这种分化凸显了国民党在处理外部压力时的内部张力,高层沉默与基层发声形成鲜明对比。 事件的核心在于对二战文件的不同解读。《开罗宣言》于1943年由中美英三国发布,明确指出日本战败后台湾应归还中国。《波茨坦公告》在1945年重申了这一内容,作为盟国对日本的最后通牒。这些文件被视为战后秩序的基础,但美国在台协会的发言人认为,它们仅是初步意图,并未构成法律上的最终决定。《旧金山和约》在1951年生效,日本正式放弃对台湾的主权,但未明确移交给哪一方,这成为“台湾地位未定论”的关键依据。 陈以信的反驳则引用了1954年的中美协防条约,该条约将台湾纳入防卫范围,间接承认了中华民国的主权地位。这种条约被视为对先前文件空白的补充,避免了地位悬而未决的尴尬。整个争论反映出历史文件在当代政治中的工具化,各方通过解读来服务当前利益,导致台湾归属问题持续成为国际博弈的焦点。 国民党高层如朱立伦和赵少康的沉默,引发了党内和舆论的质疑。在涉及两岸关系的核心议题上,他们的选择被解读为战略性回避,可能是为了维护与美国的盟友关系,或避免在党内选举期制造争议。这种做法符合国民党近年来在两岸政策上的低调风格,但也暴露了党内缺乏统一声音的弱点。 相反,陈以信的公开批评被视为一种大局观的表现,他强调历史事实不容篡改,这在国民党内部赢得了一些认可。然而,这种个体的发声难以改变整体格局,国民党仍需面对如何在美中之间平衡的难题。事件也促使外界反思,国民党是否能在历史定位上形成共识,以应对外部叙事的挑战。收起
民进党秘书长徐国勇今天拿出蒋介石的手谕反击国民党,他说老蒋都承认台湾是托管地。
【124评论】【58点赞】
青春已逝只有回忆
台湾自古为中国领土!不要被外国文件禁固!也不需要外国承认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