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赵定在江西宜春开了一家零食店,取名叫“赵一鸣”,记者问他:“为什么要取名叫赵一鸣?”赵定笑了笑:“这个你们就想不到了!” 在2019年的江西宜春街头,一家名为“赵一鸣零食”的新店悄然开业。 红色招牌上那几个略显稚气的字,仿佛出自孩童之手。 但没有人能预料到,这个零食集合店,将在短短数年内,迅速席卷全国,突破几万家门店,甚至成为中国零食量贩赛道中一匹不容忽视的黑马。 故事的主角名叫赵定,江西宜春人。 他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来得猝不及防。 因家境不好,高二时被迫辍学。 十八岁的他,如同无数小镇青年,抱着赚钱养家的想法踏入社会。 他在餐厅端过盘子,在影楼当过学徒,可每个月微薄的几千块薪水仅能糊口。 一年后,他选择回到老家,从最熟悉的领域做起,跟随父母学习炒货生意,并开设了第一家属于自己的炒货门店。 两年的苦心经营,为他攒下了人生第一桶金,二十万元。 正是这笔钱,让他有了创业的想法。 他远赴上海,立志在繁华都市开创一家摄影工作室。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仅仅三个月,因经营不善,工作室黯然关门,二十万元积蓄血本无归。 他不得不再次退回江西,重操旧业,在炒货的生意中等待涅槃重生。 命运的馈赠总在不经意间降临。 2015年,二赵定在宜春开出一家面积达一百二十平方米的零食店,取名“傻子瓜子”。 这家店看似与传统炒货店一脉相承,内里却悄然变革。 他大胆引入琳琅满目的小包装零食,创造出“散称炒货+预包装食品”的混合模式。 开业当日,零售额惊人地突破五万元。 这一数字,瞬间让赵定看到了一道光。 他敏锐洞察到零食量贩业态蕴含的巨大潜力。 经过四年的沉淀与观察,2019年,赵定决定再次出发,全心打造一个专注于线下、真正意义上的零食集合品牌。 关于品牌名,他思忖良久,最终想到了自己的儿子。 于是,“赵一鸣”这个充满父爱寄托的名字,被赋予了商业使命,寓意着“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首家直营店在宜春落地,商业模式清晰而犀利。 汇聚海量品牌,凭借单次大规模采购压低进价,坚持薄利多销,将“真便宜、不玩套路”作为核心口号。 超市售价两元的矿泉水,在这里仅售一元二角,极具性价比。 赵定的营销手段同样可圈可点。 他设定每月八号为会员日,全场八点八折,成功引导消费者形成周期性抢购热潮,快速积累起庞大且稳定的会员群体。 就连门店招牌上的“零”字,也被刻意少写一个点,以此向外界传递朴素的企业哲学。 “费用省一点,套路少一点,让利给消费者多一点”。 他的愿景直白而有力,帮消费者省钱,让加盟商赚钱,让员工值钱。 然而,规模的扩张并非一味求快。 在加盟模式风靡的行业背景下,赵定展现出异乎寻常的冷静与远见。 他深知加盟绝非“割韭菜”,缺乏支撑的扩张无异于自毁长城。 他力排众议,在公司内部推行“去家族化”改革,并建立起一套极为严苛的加盟商筛选与培育体系。 意向加盟者不仅需具备全身心投入的决心和一定的风险认知能力,更必须亲身实地调研二十家以上门店,提交详尽的“观后感”。 面试时,赵定甚至会询问具体门店的店长姓名、薪资水平等细节,以确保对方是真正沉下心来做事的“同路人”。 这套“选人选址”的模式,导致早期拓展极其缓慢。 2019年到2022年初,三年时间仅开出约八十家店。 因为赵定坚信:“宁可慢三年,不毁一店口碑。” 好在这份坚守最终获得了丰厚回报。 精心打磨的单店模型爆发出强大生命力,口碑效应之下,拓店速度呈几何级数增长。 2022年门店数飙升至七百家,2023年突破三千家,至2024年已超五千五百家,加盟商二次开店率高达65%。 这些直观的数字,无疑印证了盈利模式的健康与可持续性。 2023年,零食量贩行业竞争步入白热化。 就在众人预计头部玩家将陷入“贴身肉搏”的消耗战时,一记惊雷震动了整个业界。 赵一鸣零食与另一巨头“零食很忙”宣布战略合并,成立新集团。 这并非吞并,而是基于对行业良性发展的共同愿景的强强联合。 合并后采用双品牌战略,极大减少了内耗,形成了强大的协同效应,短短15个月内,赵一鸣新增门店五千家,集团总门店数一举突破一万四千家,于2024年六月成为中国零食连锁行业首个万店品牌,市场份额接近三成。 如今,赵一鸣零食已从江西走向全国,年交易单数超十六亿,会员复购率高达百分之七十五。 商业传奇的背后,是赵定十六年跌宕起伏的创业历程所淬炼出的坚韧、对下沉市场百姓消费需求的深刻洞察,以及一种“一线有神明”的务实经营哲学。 这是一个关于草根梦想、极致性价比和商业韧性的中国故事! 主要信源:(湖南日报——折扣零食“火”出县域消费新赛道)
为什么江西没有西贝的门店?江西网友:有4个原因,它根本不敢来! 麻烦看官们右
【51评论】【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