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曾经用烟袋敲陈老总头的谭余保,来到延安开会。因为在学习会上,陈老总说

趣史小研究 2025-09-20 17:38:37

1943年,曾经用烟袋敲陈老总头的谭余保,来到延安开会。因为在学习会上,陈老总说得一句话,直脾气的谭余保不高兴了,两人闹得不愉快,王震奉命前来“讲和”。 1937年,那会儿,红军主力长征走了,南方的深山老林里,还散落着不少游击队。谭余保就是湘赣边区拉起来的一支队伍的头儿。这帮人跟中央断了联系,在国民党的重重围剿下,硬是靠着啃树皮、喝山泉,打了三年游击。 三年啊,那日子过得叫一个惨。谭余保的队伍里,因为叛徒出卖,牺牲了好几位重要干部。所以,谭余保这人,对“外人”的警惕性,那真是高到了骨子里,对叛徒更是恨得牙痒痒。在他眼里,除了自己身边这帮过命的兄弟,谁都信不过。 就在这时候,陈毅来了。他奉中央的命令,千里迢迢找到谭余保,传达国共合作、一致抗日的指示。谭余保这帮人在山里跟国民党打了多少年,血海深仇,你突然跑来说要跟他们“合作”,还要把红军的番号改成国民革命军,这不就是投降吗? 果不其然,陈毅刚到湘赣临时省委的驻地甘家山,话还没说几句,就被谭余保的人五花大绑捆了起来。谭余保瞪着一双牛眼,上下打量着这个穿着整齐、说话文绉绉的“外乡人”,怎么看怎么像叛徒。 陈毅急得满头大汗,反复解释自己是中央派来的,有介绍信。可谭余保一把抢过信,看都不看就扔在地上:“信?叛徒周佛海当年也有信!”他越说越火,觉得陈毅就是要来瓦解他这支队伍的,顺手抄起自己的长杆烟袋,对着陈毅的肩膀就来了一下。 “我们讲苏维埃救中国,你却要取消苏维埃,把红军拿给蒋介石改编成白匪,你这个可恶的叛徒!” 陈毅也是个暴脾气,当场就骂了回去,他还撂下狠话:“你要是土匪,就枪毙我吧!怕死不当共产党!” 谭余保听完更来劲了,吼道:“朱德也好,叶剑英也好,就是斯大林、毛泽东来,也不会叫我下山跟国民党合作,不然我也要把他们抓起来!” 好在,这场“土匪绑票”一样的闹剧没持续太久。经过几天的反复沟通,加上派出去的人核实了情况,谭余保终于相信了陈毅的身份,亲自给他松了绑,还道了歉。陈毅也大度,说:“你是个坚决的老革命,是个好同志!”两人这才算是不打不相识。 可谁能想到,这烟袋锅子敲出来的“交情”,到了延安,差点又翻了船。 “王胡子,你请他们吃个饭,讲个和嘛!” 1943年,谭余保和陈毅都到了延安,参加中央党校的学习。本来以为过去的误会早就烟消云散了,可两人的性格都太直,心里都还憋着点小疙瘩。 在一次学习讨论会上,陈毅发言,可能是结合当时的整风运动,就顺口提了一句,说咱们有些农民出身的干部,实践经验丰富,但理论学习不够,要多读点马列主义,不然容易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这话本来是泛泛而谈,可谭余保一听,脸当场就拉下来了。他觉得陈毅这是旧事重提,当众给他难堪。 会后,谭余保就跟陈毅杠上了。两人在窑洞前碰见,谁也不搭理谁,把头一扭就错身过去了。这事儿很快就在延安高层传开了,大家都有点尴尬。 毛主席听说了这事,笑了。他把王震找来,说:“王胡子,请你办件事。” 王震跟这俩人关系都好,也是个直性子,就问:“主席,啥事?” 毛主席说:“陈毅和谭余保闹矛盾的事你知道吧?你同他们两人都是好朋友,你还是陈毅的‘崇拜者’,你请他们吃个饭,讲个和嘛!” 王震一听,拍着胸脯就把这活儿揽下来了。他知道,对付这种犟脾气,光讲大道理没用,得来点实在的。 第二天,王震起了个大早,扛着猎枪就上了山。半天功夫,还真让他打回来几只野鸡。他也不让炊事班动手,自己系上围裙,就在院子里拾掇起来,炖了一大锅香喷喷的野鸡汤,又炒了几个拿手小菜。 傍晚,他分别把陈毅和谭余保请到了自己窑洞。两人一进门,看见对方都在,脸色都有点不自然,谁也不先开口。 王震把菜往桌上一端,解下围裙,故意板着脸,一本正经地对着陈毅说:“今天,我请你们来尝尝我做菜的手艺。陈军长,你可别把桌子推倒了!” 这话一出口,陈毅先是一愣,随即想起了自己当年在谭余保那儿被绑着时发火的场景,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他这一笑,谭余保也绷不住了,跟着哈哈大笑起来。 窑洞里原本尴尬的气氛,瞬间就被这笑声给融化了。王震趁热打铁,给两人倒上酒,说:“都是自家兄弟,为革命九死一生过来的,还有啥坎过不去?当年在山里,那是情况特殊,不打不相识嘛!” 三杯酒下肚,陈毅主动举杯对谭余保说:“老谭,当年的事,是我态度不好,太急了。”谭余保也端起碗,实在地说:“陈同志,是我有眼不识泰山,把你当叛徒了,我给你赔罪!” 两人把碗里的酒一饮而尽,之前那点不愉快,就都融在这酒里,烟消云散了。 那顿饭,三位将军从南聊到北,从战争聊到生产,越聊越投机。一场看似解不开的疙瘩,就被王震用一顿亲自下厨的野味宴,轻松化解了。

0 阅读:54

猜你喜欢

趣史小研究

趣史小研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