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人很聪明,他们知道无法与中国硬碰硬,就选择了“拥抱”中国,然后在这之中争夺岛

不负赋墨尘 2025-09-21 18:40:58

越南人很聪明,他们知道无法与中国硬碰硬,就选择了“拥抱”中国,然后在这之中争夺岛礁,结果越南在南沙占据的岛礁数量最多。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越南在南沙群岛的动作,最近越来越引起关注。   很多人都觉得奇怪:为什么这个经济和军力都不算强的小国,能在南沙岛礁上动作频繁,而且几乎无人能有效制止?其实,这背后有一套很精妙的策略——“拥抱中争夺”。   越南知道自己没法跟中国硬碰硬,于是表面上友好合作,暗地里悄悄扩建和占据岛礁,最终在南沙控制的岛礁数量超过其他国家。   相比之下,菲律宾的做法显得单薄和冒险:总想着硬碰硬,还要拉美国出面,结果频频碰壁,南海局势反而让自己更被动。   越南这种策略并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有历史和现实基础。1975年统一后,越南迅速改变此前承认中国主权的立场,将西沙和南沙划入自己版图,并逐步蚕食岛礁。   1988年的赤瓜礁海战,是越南试图通过武力占据岛礁的直接尝试,但被中国海军自卫击退。这个教训让越南认识到,与中国硬碰硬的代价太高,因此逐渐走向“表面拥抱,暗地扩岛”的策略。   具体来看,越南现在的操作相当隐蔽而高效。最新卫星图像显示,越南在南海的填海造岛速度惊人,鸿庥岛从原本的一座细长小岛,扩展到0.6平方公里,足足增长了十倍,还建成至少六个“不沉航母”。   更重要的是,越南在南沙21个岛礁上同步推进填海工程,总面积已达到中国造岛面积的70%左右。如果继续按这个速度扩张,很快就可能迎头赶上。   这些岛礁不仅仅是填土那么简单,越南将岛上设施打造成军民两用的基地。跑道、码头、堡垒和导弹阵地都一应俱全,同时配有足球场、弹药库和太阳能电站,民用设施可以随时切换为军事用途。   尤其是柏礁上的跑道长达3000米,可起降苏-30战机,日积礁部署的P岸舰导弹射程覆盖南海大部分海域。越南利用这种布局,实现了低调扩张的军事目的。   与此同时,经济支撑让越南的岛礁建设可持续进行。南海油气资源是其关键资金来源,例如白虎油田去年贡献了4800万桶原油,占其全国产量的38.4%。   这些收入不仅满足国内能源需求,也为填海造岛提供了资金支持,形成“资源-资金-岛礁”循环,越南的算盘打得相当精明。   在外交手法上,越南同样灵活老练。   一方面,它参与南海行为准则的磋商,表面上看似与中国合作,强调区域稳定和经济交流;另一方面,它联合外国公司开采岛礁周边油气,甚至部署印度布拉莫斯反舰导弹,实现灰色地带操作。   白天与中国握手言欢,晚上却悄悄推进岛礁建设,这种策略让越南获得了相对自由的操作空间,也让其他国家防不胜防。   相比之下,菲律宾的做法显得直接而冒险。菲律宾一旦与中国发生争端,就拉美国出面,依靠外部力量维持自身安全。   结果是,他们的动作频繁暴露在公众视野中,容易引发摩擦,却无法获得真正的自主空间。   美国虽然在背后支持菲律宾牵制中国,但核心目标是维护自身利益,并不愿为菲律宾承担过多风险。菲律宾把主动权交给别人,反而让国家局势更加被动。   越南与菲律宾的对比,体现了小国在大国之间生存的两种不同策略。越南靠“软硬兼施”,既维护与中国的合作关系,又暗地里增加实控岛礁,效果明显而稳健。   菲律宾则依赖外部力量,动作直白,风险高且不稳定。这也说明,在南海这样的大国博弈环境中,依靠自己策略和经济手段,往往比单纯依赖外援更有底气。   不过,越南的策略并非没有风险。长期来看,这种“拥抱中争夺”的方式容易引火烧身。中国在南海的主权立场坚定,外交部已多次就越南非法填岛提出抗议,并表示会采取必要措施维护核心利益。   同时,越南的岛礁建设也引起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的警觉,可能带来更多外交摩擦。短期内得利,但长期安全和经济利益未必稳固。   从战略角度看,越南的这种“竹子外交”体现了灵活务实的一面:既要拉拢美日,也要保持对中国的经济和安全依赖,在大国博弈中争取最大利益。   但这种走钢丝的游戏风险极高,一旦玩过头,可能适得其反。南海并非谁家的后花园,每一寸土地、每一条航道都涉及复杂的历史、法理和现实利益,中国始终不会放弃核心利益。   越南的策略短期内确实让其在南沙岛礁控制上取得了优势,也让其在区域博弈中保持了一定话语权。   相比菲律宾的直接挑衅和依赖外援,越南这种“拥抱中争夺”的方法显得更聪明、稳健,但并非万能。   长期而言,和平合作、共同开发、遵循南海行为准则,才是南海周边国家实现共同利益的正确路径。靠小动作、暗度陈仓占点小便宜,最终可能失去更大的发展机会。

0 阅读:135

猜你喜欢

不负赋墨尘

不负赋墨尘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