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湖南一位老农的鸭子,在河边误吞了一块石头,当天就死了。老农心痛之余,

陈砚之 2025-09-21 23:44:46

1984年,湖南一位老农的鸭子,在河边误吞了一块石头,当天就死了。老农心痛之余,想做个鸭子汤。清理鸭子时,发现了被它吃掉的那颗石子。老农哭着道:“鸭子啊,你这是用命让我发财啊!” 陈丙安的日常就是围着鸭群转。清晨他打开鸭舍门,撒谷糠让鸭子吃饱,然后赶到河边放养。鸭子在水里找食,他在一旁看着。下午再赶回,点数清楚,避免少只。这样的日子让他手上长满老茧,衣服上粘鸭毛。村子在山间,道路泥泞,他来回走动,鞋子常沾泥。鸭蛋也卖些钱,补贴家用。他没啥特别爱好,就专注养鸭。 1984年6月29日中午,陈丙安把鸭群赶到河边。鸭子散开找食,其中一只吞了东西后异常,当天傍晚死了。他决定处理鸭子做汤,切开腹部时,从胃里取出块透明石头。石头大小如鸡蛋,光滑纯净。他擦干净后,石头反射光芒。这件事让他意外,从鸭子肚里找出这样东西。 陈丙安拿着石头去找邻居张大爷。张大爷看了半天,说不像普通石头,建议鉴定。村里人围过来看,有人猜是玻璃,有人说是水晶。大家议论一番,他决定去北京查清楚。用布包好石头,揣在兜里,从湖南坐火车北上。途中换车几次,花三天到北京。那里高楼多,街道热闹,让他这个农村人看新鲜。 在北京博物馆,专家检测石头,确认是净水钻石,重4.6克拉,对地质研究有价值。他们问发现过程,记录下来,解释石头可能从河水冲刷而来。专家说捐给国家重要,他同意上交。国家给6000元奖励和证书。他带回村里,村民听他讲经历,都说做得对。鸭群继续养着,他生活恢复正常。这颗钻石存放在博物馆。 这个故事从陈丙安的养鸭生活说起。那年改革开放刚开始,农村人多为温饱忙。他家在桃源县茨树垭村,山间小地方,靠鸭子挣钱。鸭群近百,喂养仔细,长得好卖高价。村里人佩服他的技术,他也乐于分享。日子虽苦,但有规律,早起晚归,围着河边转。 事件发生后,陈丙安没急着卖石头,而是求真相。邻居建议去北京,他一口答应。那时交通不便,火车颠簸三天,他忍着到首都。博物馆专家重视,检测出净水钻石的价值。捐献决定来得自然,国家奖励6000元,在当时是笔大钱。回村分享,大家称赞。 后续里,陈丙安的生活没大变。鸭群还在河边活动,他继续饲养。证书摆在家里,提醒那次经历。村里传开这个事,成为话题。钻石进了博物馆,供研究用。陈丙安就这样过完日子,没追求更多。 陈丙安的背景是典型农村人。五十多岁时,已在茨树垭村住了多年。养鸭是主业,鸭舍简单,靠近河边。每天喂食放养,鸭子壮实,收入稳定。集市上他的鸭受欢迎,邻居常学他方法。生活朴实,没多余开销。 鸭子事件是转折。6月29日,鸭群河边活动,一只吞石头死掉。处理时取出透明石,他擦拭查看,反射光彩。去找张大爷,村人围观讨论。他决定北上鉴定,火车之旅辛苦,但坚持到北京。 博物馆部分关键。专家用仪器测,定为净水钻石,4.6克拉。问清地点过程,推测河水来源。捐献后得奖励6000元和证书。回村讲述,村民聚听。生活回归养鸭常态。

0 阅读:715

评论列表

爱学习的小学生

爱学习的小学生

3
2025-09-22 05:08

为啥说两遍?沙币

猜你喜欢

陈砚之

陈砚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