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韩国总统罕见承认了! 9月22日,韩国总统李在明在路透社专访里抛出的“1997年金融危机预警”,没像往常政客发言那样打太极。 他直接点破,要是照着美方要求,在没签货币互换协议的情况下把3500亿美元现金投去美国,韩国不是可能、是大概率要重走当年的老路。 这话听着像危言耸听,可扒开韩国经济的底子就知道,李在明怕的不是“没钱投”,是怕跳进一个“看似给糖、实则掏底”的陷阱。 很多人记着1997年韩国金融危机是外汇储备见底,可很少有人注意,当年是被动挨揍,国际资本做空韩元,外汇储备扛不住了。 现在却是主动面临选择,要不要把近九成能随时动用的外汇现金,一次性投进美方指定的项目里。 韩国央行9月刚发的《外汇市场稳定性报告》里写得明白,4162.9亿美元外汇储备里,能随时用于干预汇率、应对资本外流的“即时可用资金”也就3800多亿。 要是真拿3500亿现金去美国,相当于把家里的应急钱掏走了九成,万一韩元汇率波动,想救市都没弹药。 棘手的是美方要的“现金投资+美方主导”模式。 不是韩国企业自己选项目、算收益,是美方说了算,投什么、怎么投、赚了钱怎么分,都得按美方的规矩来。 之前美日协议里,日本投的5500亿,美方明着说“项目由我们筛选,等日本收回本金,之后90%利润归美国”。 韩国要是跟着学,麻烦就大了。比如美方可能让韩国把钱投进传统制造业回流项目,像汽车组装厂、老旧基建,这些项目回报慢不说,还跟韩国擅长的半导体、新能源不搭边。 韩国商会8月底发的声明里就吐槽,“要是投的项目连成本都收不回,那不是投资,是给美国送钱”。 韩国企业早就吃过这种“美方主导”的亏。三星2023年在得州建半导体工厂,当初美方承诺给补贴,结果工厂建到一半,补贴政策变了,还要求必须用美国本地零部件。 可美国本土的半导体零部件配套跟不上,三星不得不从韩国运零件过去,成本一下涨了20%。现在要是3500亿都投进这种“说了不算”的项目,韩国企业等于把命运交出去了。 就像现代汽车,之前在佐治亚州建电池厂,本来想着借美国的市场,结果9月4日移民执法部门突然上门,300多个韩国技术工人因为“签证问题”被带走,工厂直接停了。 现代负责人私下跟韩国媒体说,“现在最怕的不是赚不赚钱,是不知道明天又会冒出什么政策”。 这种“政策不确定性”比单纯的经济风险更磨人。美方一边喊着“欢迎韩国投资”,一边又在移民、环保、税收上频繁变卦。 比如H-1B工作签证,今年突然宣布要加征10万美元年费,韩国企业本来靠这个签证送技术工人去美国,现在成本翻了倍不说,还不一定能批下来。 LG新能源本来计划在俄亥俄州再建一座电池厂,现在直接把计划推迟到2027年,理由是“看不清美国政策方向”。 这些企业都是韩国经济的支柱,要是它们对美投资缩手缩脚,韩国出口、就业都会受影响,这可不是简单的“投资问题”,是牵一发动全身的产业链风险。 李在明心里也清楚,硬扛美方不是办法。美国是韩国最大的出口市场,要是关税从15%再涨回25%,韩国汽车、电子这些主打产品的出口量至少得跌10%。 所以他才一边警告危机,一边说“美韩安全上没分歧”,还承诺要增加国防开支。 这其实是想拿安全合作换点谈判空间,你在经济上别逼太狠,我在安全上配合你。 可8月他跟特朗普见面,连个联合声明都没签,说明美方根本不吃这一套,该要的投资一分不少。 现在韩国国内的态度也很明确。 韩国央行行长李昌镛公开说“外汇储备的首要作用是保稳定,不是用来换关税优惠”, opposition党也在国会提议案,要求“任何对美大额投资都得经过国会批准”。 连普通民众都在网上讨论,“1997年我们靠全国捐金块挺过来了,现在不能为了点关税,再把家底赔进去”。 李在明的警告,说到底是给韩国上下敲警钟,别被“关税优惠”的短期利益迷惑,忽略了经济安全的长期风险。 美方要的是韩国的钱,韩国要的是可持续的合作,可现在双方的诉求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来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信息:美韩谈判陷僵局!李在明:若接受美国要求 韩国将陷金融危机 2025-09-22 08:51·财联社
就在刚刚! 韩国总统罕见承认了! 9月22日,韩国总统李在明在路透社专访
波览历史
2025-09-22 11:45:48
0
阅读: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