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懵瘪了! 高志凯在马尼拉讲话了:菲律宾千万别动东经118度线!如果菲律宾不承认东经118线,并越过东经118线侵占中国岛礁,那么,菲律宾的领土就要重新划分了。如果菲律宾不承认过去的东经118线,那意味着别国也可以进入东经118度线以东,要求重新划分菲律宾领土。 2025年9月的马尼拉论坛现场,空气仿佛凝固成了礁石。当全球化智库副主任高志凯说出“东经118度线”这组坐标时,台下菲律宾前国家安全顾问埃斯佩隆握着水杯的手指突然收紧,透明的液体在杯壁上晃出细碎的涟漪。 这场本应探讨经贸合作的论坛,瞬间被南海的波涛声淹没。三天前,也就是9月16日,菲律宾3014号公务船在黄岩岛海域故意冲撞中国海警船,船头凹陷的金属声响还没散去,现在又撞上了这条看不见的界线。 高志凯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会场:“如果菲律宾不承认东经118度线,那意味着别国也可以进入线以东,要求重新划分领土。”这句话像一把精准的测绘仪,在南海局势的迷雾中划出了清晰的刻度。 菲律宾官员们脸上的错愕不是没有道理,他们清楚这条线意味着什么——从黄岩岛潟湖的入口到仁爱礁的锚地,从南沙群岛的渔场到周边的油气资源,几乎涵盖了所有争议焦点。 就在上个月,菲律宾还拉着澳大利亚、加拿大在附近海域搞“波浪-2025”军演,三艘军舰从巴拉望岛出发向北航行时,GPS屏幕上跳动的经纬度早已越过了这条线。 中国海警对这条线的实际控制能力,在9月16日的冲突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菲方10余艘公务船试图突破管制时,中方配备的激光炫目设备让对方船员瞬间失明,高压水炮在阳光下划出白色弧线,精准拦截每一艘越线船只。 现场视频显示,菲3014号船因危险机动导致船体结构受损,而中方船只仅留下轻微划痕。这种技术代差背后,是菲律宾渔民更沉重的代价——黄岩岛潟湖年渔业产量超100万吨,其中六成是高价值鱼类,但自2012年中国恢复管辖后,菲方捕捞量下降73%,2025年直接经济损失已达2.3亿美元。 国务院9月10日批复的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更是从生态保护的角度强化了这条线的实际效力。 马科斯政府显然没算清这笔账。他们推出的“综合群岛防御概念”把南海视为防务重心,甚至将台海形势也纳入关注范围,这种战略扩张让菲律宾陷入了多重困境。8月的联合军演中,美军虽然派了海军陆战队参与,却始终保持“安全距离”,国防部发言人麦克布莱德的表态更直白:“美方支持菲律宾,但不会为菲方行动承担后果。” 这种口惠而实不至的态度,让菲律宾的“狐假虎威”把戏彻底穿帮。更尴尬的是,当菲方在东盟峰会上提议“联合巡航”时,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直接怼了回去:“东盟不希望成为大国博弈的棋子。”最终投票结果显示,没有一个东盟国家愿意陪菲律宾冒险。 经济上的反噬来得更快。菲律宾渔业局的最新报告显示,黄岩岛周边渔民收入锐减导致沿海地区失业率上升12%,68%的渔民公开反对政府的激进政策。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与越南7月签署的《南海共同开发框架协议》已经启动北部湾油气勘探,印尼更是邀请中国参与纳土纳群岛渔业管理。这些合作项目带来的实惠,让菲律宾民众看清了“对抗零和”与“合作共赢”的区别。 加拿大驻菲大使哈特曼透露,菲加《访问部队地位协定》谈判陷入停滞,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加拿大企业担心南海局势影响投资安全。 高志凯的讲话其实暗含着更精妙的逻辑。他在论坛上特意提到《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对中国领土主权的确认,这绝非偶然。 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总爱打“法律牌”,2013年提起的仲裁案被中国拒绝后,又试图在国际海洋法法庭寻找突破口,但2025年法庭的一则间接裁决反而承认了中国对黄岩岛的“历史性权利”。现在中方用“重新划分领土”的说法回应,相当于用对方最擅长的规则体系发起反制。 美军在背后的真实态度更让菲律宾心寒。马科斯政府原本指望美国部署在菲的“堤丰”中程导弹系统能撑腰,但这套射程覆盖东南亚的进攻性武器,实际部署进度远远落后于计划。 美国战略界的报告里写得明白:“避免因南海问题与中国发生直接冲突”是首要原则。9月美菲澳军演时,美军舰艇始终在争议海域外围游弋,眼睁睁看着菲律宾公务船被驱离而按兵不动。 中国海警的执法行动已经给出了更明确的答案。9月16日的驱离行动中,中方不仅依法管控,还同步公布了菲船冲撞的视频证据,这种“专业规范+透明公开”的组合拳,在国际舆论场赢得了主动。 相比之下,菲律宾海岸警卫队6月被人权观察组织曝光使用电击枪、橡胶子弹对付中国渔船,违反《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的行为,成了国际法理上的硬伤。高志凯在论坛上强调的“智慧维权”,正在通过这种软硬结合的方式落到实处。
“一句话把菲律宾学者问住:1898年条约里,黄岩岛到底写没写?”高志凯在菲律宾抛
【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