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什么都好,就是有个习惯不太好,那是抽烟。 毛主席抽烟不分场合,会见外宾时抽

不急不躁文史 2025-09-22 23:41:49

毛主席什么都好,就是有个习惯不太好,那是抽烟。 毛主席抽烟不分场合,会见外宾时抽,甚至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大会时,也不忘夹根烟来点吐云吐雾。在人民大会堂抽烟除了毛主席,可能没有第二个人敢了。 井冈山的夜晚冷得很,风刮得像刀子一样,直往窑洞里钻。 毛主席常常坐在桌前,眼皮都打架,但依旧一个字一个字地写。那时候,别人已经休息了,他却总能保持清醒,总得拿烟来提神。案子旁的烟盒时常散落着纸烟,火柴一划,烟雾就飘了起来。 屋子里一片朦胧,空气里充满了烟草的味道。 毛主席当时还年轻,身体好,想着革命大计,脑袋里总是有无数的东西在转。 为了让自己清醒,他靠的就是这点烟。烟一吸,心情就能稍微好一点。 晚上他坐在那里,远远望着黑漆漆的山头,想着该怎么带领大家走出困境。那时候,烟对于毛主席来说,不仅是提神的工具,也是精神的支撑。 抽上一口,似乎能让自己在无尽的工作中找到片刻的喘息。 那个时候,毛主席的烟瘾慢慢地养成了。 直到湖南的那次考察,乡亲们给他拿来烟,卷的是当地土产的烟叶,粗糙得很。 毛主席接过来,一边吸,一边和农民聊天。烟在他手里转了又转,最后成了连接他和乡亲们之间的纽带。那种烟,是很质朴的,不像后来的香烟那么讲究,但却能带来一种亲近感。 乡亲们觉得,毛主席和他们没什么不同,都是一样的普通人,都在用烟来缓解压力。 抗战时期,烟更是成了几乎所有人都需要的东西。 毛主席在这段时间抽烟抽得更厉害。物资紧张,烟草供应不足,但他从不挑剔。 只要能点上,什么烟都能抽。 即使烟丝用完,他也能用旱烟代替,或者把烟丝塞到纸里卷着抽,哪怕不好抽,还是坚持。 战时的毛主席,抽烟像是一种习惯,不管是身体的需求还是心理上的依赖,烟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不过,说实话,这也算是那个年代的一种普遍现象。 那时候,没人对烟有太多戒备,甚至觉得它可以缓解压力、帮助思考。毛主席和战士们在战地上、在会谈中,抽烟就像是正常的事情。 能点上一根烟,暂时忘记眼前的苦,面对即将到来的挑战,似乎能找回一丝力量。 到了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烟瘾又成了一个问题。 毛主席每天得抽掉五十支烟,这已经是个不可忽视的习惯了。蒋介石不吸烟,所以毛主席在和他会谈时,克制了几天,压着自己的烟瘾。 话说回来,这也说明毛主席不是没能控制自己,而是完全能在必要时做出让步。 毕竟,做个让对方舒服的姿态,能帮助双方达成更多的共识。蒋介石事后还说,毛主席这种自我控制力可见非凡。 那段时间,毛主席的身体状况开始变差。 喉咙越来越痛,咳嗽频繁,香烟的刺激让他更不舒服了。 工作人员甚至在他的烟里掺了些草药,想着能减轻烟草的危害,可效果依然不明显。毛主席偶尔会停下手中的烟,低头看着它,似乎在思考,抽烟对身体的影响越来越大,这个习惯也该有所收敛了。 1972年,毛主席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 那时候,他开始尝试戒烟,有几次,工作人员注意到,他会对着烟盒发呆,眉头紧锁。 好像看着那些烟,他在进行一场决断。戒烟并不容易,尤其对于毛主席那样有着极强意志力的人来说,烟不仅仅是一种生理需求,更是一种习惯。 可即便如此,毛主席还是决定放下这根烟,彻底告别了这段烟草的历史。 到1974年,他做出了完全的决心。 烟盒、烟具全都被收走,桌子上不再有烟草的味道。毛主席那时候的做法很坚决,甚至在平时没事时,他还会停下来,轻轻摇头,似乎在反思这些年自己被烟带来的种种影响。 尽管工作人员劝他少抽一些,毛主席却坚持不再碰烟,彻底戒掉。 有时,人们会问,烟对于毛主席到底意味着什么?它不仅是战争中的一剂安慰药,也是一段岁月的见证。 可以说,毛主席的抽烟习惯和他的一生息息相关。 在最艰难的日子里,它帮助毛主席保持清醒,带给他一种暂时的慰藉。 但到了晚年,这一切都变得无关紧要了,烟雾散去,留下的只有那个决然的转身。 毛主席戒烟后,桌子上再也没有烟灰缸,也没有烟雾缭绕。 那些日子似乎一夜之间就没有了那股烟草的味道。没有了烟,毛主席的生活仿佛变得更加清晰,也更加单纯。 每天翻看文件,喝着茶,偶尔看看窗外,天上飘过几朵云。 他坐在那里,桌上的茶杯轻轻碰了一下,发出了一点清脆的响声。 周围安静极了,仿佛时间都慢了下来。 毛主席低头翻开手中的书,目光一寸寸向前移,然而再也没有烟灰在空中轻轻盘旋。

0 阅读:84

猜你喜欢

不急不躁文史

不急不躁文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