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已经发现,俄罗斯虽然可以大规模空袭乌克兰所有的军事目标,工业基地,但是最后根本无法改变俄罗斯和乌克兰对峙的局面,因为乌克兰所有需要的武器、坦克、无人机、战车、轻步兵武器都是来自于北约国家制造和援助,现在乌克兰国内根本没有能力制造,这也是西方援助一停,泽连斯基就怒骂的原因。 俄罗斯的轰炸机每天在乌克兰上空呼啸而过,今天炸个无人机工厂,明天端个弹药库,2025年7月那回更是一口气放飞539架无人机,把基辅炸得火光冲天。 可奇怪的是,炸完之后乌军该有的武器照样有,前线该打的仗照样打,北约的持续援助让乌克兰的装备损失能快速得到补充,这边刚打掉一批,那边新的就续上了。 这持续补给的源头,就是北约国家的军事支持。从冲突爆发到现在,北约国家给乌克兰提供的援助总额已经超过3630亿美元,仅2024年一年就达到500亿美元,2025年的援助规模预计与去年持平。 美国作为主要援助国,单独提供的援助就达1020亿美元,加上其他盟友的1580亿美元,形成了庞大的援助体系。 俄罗斯这边倒是挺卖力,俄国防部数据显示,自特别军事行动开始以来,俄军已摧毁3525辆坦克和其他装甲战车、338套防空导弹系统。 可架不住北约送得更勤快,就拿德国的豹2A6坦克来说,德国在2023年初向乌克兰提供了18辆,投入战斗后不久就有损失,俄军甚至缴获过完整的该型坦克,但北约随即从其他国家协调了一批T-72坦克进行补充。 俄军摧毁装备的速度,始终赶不上北约援助补充的速度。 更有意思的是这些援助的“含金量”。美国宣布的对乌军事援助中,价值约698亿美元的军事援助部分,大部分资金被用来支持美国国内的国防产业,支付美国工厂和工人的费用。 这导致大量武器的实际交付时间被大幅度推迟,而且乌军获得的美国武器中,很多都是过时装备,五角大楼在借机“清库存”。送来的装备参差不齐,既有先进的“海玛斯”火箭炮,也有越南战争时期的老旧装备,乌克兰士兵只能使用这些混杂的装备投入战斗。 俄罗斯空有炸工厂的本事,却没算到乌克兰早就不指望自己造武器了。开战初期乌军的军工企业确实被打残了,但北约很快建立起新的供应体系。现在乌克兰的兵工厂基本停摆,可前线士兵手里的步枪、坦克、无人机,比开战前还先进。 俄军飞行员每次执行任务回来都能报告“摧毁重要军事目标”,可由于北约的持续补给,第二天在同样位置往往又会出现新的装备。 这场仗打到现在,早就不是俄罗斯和乌克兰两个国家之间的直接对抗。俄罗斯军工拼命加班加点,2025年预计能生产400辆T-90M坦克,但北约国家每年援助乌克兰的坦克数量超过1200辆,形成了显著的数量优势。 美国每周都向乌克兰输送军事装备,仅最近40天就输送了价值15亿美元的武器,多国联合的援助体系形成了庞大的供应能力。 消耗战最磨人的地方,就是双方都在比拼持续作战能力。乌克兰这边,士兵伤亡数字巨大,9月17日一天就损失1555人,相当于一个旅的兵力凭空消失。炮弹缺口严重到每天每门火炮只能分到5发,其中还有不少是炸不响的过期弹药。 可泽连斯基对此敢怒不敢言,毕竟要依靠北约的持续接济,只能眼睁睁看着国家的耕地被抵押出去换炮弹,每发射一发炮弹都意味着国家资源的进一步流失。 俄罗斯那边也不轻松,虽然坦克产量有所提升,但经济已经被战争拖得严重变形。工厂都在开足马力生产武器,民用产业获得的资源被大幅压缩。 空袭行动看似威力巨大,每次执行都要消耗海量军费,可这种打击并未伤及北约的根本,反而让俄罗斯自身陷入了长期战争的泥潭。普京大概没想到,原本计划的快速军事行动,会演变成长期的消耗战,而对手实际上是拥有众多成员国的北约集团。 眼下这局面确实有些讽刺。俄罗斯拥有强大的空袭能力,却无法阻止乌克兰获得持续的装备补充;乌克兰看似处于弱势,却依靠外部援助将俄罗斯拖入消耗战。当初谁也没想到,一场本以为会速战速决的冲突,会演变成比拼耐力的长期拉锯战。 这场战争最终比拼的,可能不是谁的武器更先进,而是谁的经济更能支撑长期战争,谁的盟友更能持续提供支持,谁的民众更能承受战争带来的长期负担。
普京已经发现,俄罗斯虽然可以大规模空袭乌克兰所有的军事目标,工业基地,但是最后根
兰亭说事
2025-09-23 14:42:1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