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溥仪深夜来到东北王张作霖家中。一进门,张作霖立马跪下磕了一个响头,恭

趣史小研究 2025-09-23 16:39:39

1925年,溥仪深夜来到东北王张作霖家中。一进门,张作霖立马跪下磕了一个响头,恭敬地说道:“皇上万岁!” 溥仪,这个三岁登基,六岁退位,一辈子都在“皇帝”这个名头里打转的人,说白了,就是个历史的“吉祥物”。他有皇帝的名,没皇帝的实,更没皇帝的命。辛亥革命一声枪响,把他从紫禁城的龙椅上赶了下来,虽然民国政府给了个“优待条件”,让他还能在宫里过着小日子,但那终究是笼中之鸟,昔日的威严早已荡然无存。他心里憋着一股劲儿,总想着有朝一日能“恢复祖业”,重新坐上龙椅。 可惜,手底下没兵没权,光靠着那点“皇帝”的名号,顶多也就是个念想。 再说张作霖,这位可是从土匪窝里爬出来的“东北王”。他没读过多少书,大字不识几个,但江湖经验丰富,为人精明,手段狠辣,又特别会笼络人心。从一个卖烧饼、当木匠的穷小子,一路摸爬滚打,成了奉系军阀的头头,掌控着东北三省,势力最强的时候,连长江流域都插上了一脚。他是个彻头彻尾的实用主义者,谁有奶就是娘,为了地盘和利益,什么干爹、兄弟都能认。 他嘴上喊着“皇上万岁”,心里打的算盘,可比谁都精。 那么问题来了,这俩八竿子打不着的人,怎么就凑到一块儿了呢?而且还是张作霖给溥仪下跪这么戏剧性的场面。 1924年的“北京政变”。冯玉祥这个“基督将军”,突然倒戈,把当时的总统曹锟给软禁了,还把溥仪从紫禁城里赶了出来。这下可好,溥仪连最后的“笼子”都没了,成了真正的“丧家之犬”。他先是躲进了醇亲王府,后来又在日本人的“保护”下,跑到了天津的日租界。 就在溥仪最落魄的时候,张作霖,这个“东北王”,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其实,张作霖和清室的关系一直不错。他虽然是个土匪出身,但心里头还是有那么点“忠君”思想的。毕竟,他当年也是被清政府招安,才一步步爬上来的。而且,他很清楚,溥仪虽然没了权,但“皇帝”这个名号,在当时的老百姓,尤其是东北的满族人心里,还是有分量的。这可是一块金字招牌,要是能把溥仪请到东北,那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对巩固他在东北的统治,甚至以后问鼎中原,都有天大的好处。 所以,当溥仪被赶出宫后,张作霖立马派人去慰问,还送去了大笔的钱财。后来,听说溥仪想来东北,张作霖更是激动得不行,立刻就派专使去天津接洽。 那天晚上,溥仪坐着汽车,悄悄地来到了张作霖在天津的住所。张作霖早就带着一帮手下在门口候着了。溥仪一下车,张作霖二话不说,直接跪在地上,“咚”地磕了一个响头,嘴里喊着:“皇上万岁!” 这一跪,可把溥仪给整蒙了。他虽然当过皇帝,但被人这么真刀真枪地行三跪九叩的大礼,还真没经历过几次。尤其是在他这么落魄的时候,张作霖这么个手握几十万重兵的大军阀,居然给他来这么一出,让他既感动又有点受宠若惊。 当然,张作霖可不是个傻子。他这么做,自然有他的道理。 首先,这是做给外人看的。 他要向全天下的人,尤其是东北的老百姓和那些还心向清室的遗老遗少们表明,他张作霖,是忠于大清的,是尊重“皇上”的。这样一来,他在东北的统治就更加名正言顺了。 其次,这是做给溥仪看的。 他要让溥仪相信,他是真心实意地想帮他“复辟”,只要溥仪跟他合作,以后荣华富贵,甚至重新当上皇帝,都不是梦。 最后,这也是做给他自己看的。 张作霖这个人,虽然是个大老粗,但骨子里还是有点“英雄情结”的。他从一个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一步步爬到今天这个位置,心里头肯定也渴望得到一种“正统”的认可。给“皇帝”下跪,对他来说,也是一种心理上的满足。 不过,历史的走向,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张作霖的算盘打得再精,也算不过日本人。就在他热情地邀请溥仪去东北的时候,日本人也在暗中拉拢溥仪。日本人比张作霖更狠,他们直接就想把东北变成自己的殖民地,而溥仪,就是他们手里最好的一个傀儡。 最终,溥仪还是选择了日本人。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张学良的东北军不战而退,日本人轻而易举地占领了东北。随后,他们就把溥仪扶植成了伪满洲国的“皇帝”。 而张作霖呢,他也没能实现自己问鼎中原的梦想。1928年,他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结束了他传奇又复杂的一生。 张作霖的“忠”,是建立在利益之上的。溥仪的“梦”,是建立在幻想之上的。他们俩的这次会面,不过是历史长河中一朵小小的浪花,虽然激起了一时的涟漪,但最终还是被滚滚向前的时代洪流所吞没。

0 阅读:596

猜你喜欢

趣史小研究

趣史小研究

感谢大家的关注